“這腐竹咋泡出來有股怪味?”
“豆干顏色這么白,真是黃豆做的嗎?”
“怎么吃完豆皮肚子脹、不舒服?”

這些年,關于豆制品的安全問題,我聽得太多了。

說實話,我做豆制品十年,每次聽到有人“吃壞肚子”或者“買到假腐竹”,心里都不是滋味。豆制品原本是個好東西——高蛋白、低脂肪、營養(yǎng)豐富,還老少皆宜。可一旦被不良商家做壞了,吃進肚子的就不只是食物,還有風險。

今天,我就想站在一個“食品人”的角度,告訴你:普通人怎么判斷豆制品是不是安全的?別等吃出問題才后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這些年,我看到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豆制品

一、這些年,我看到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豆制品

你以為你吃的是黃豆腐竹,其實是“大豆蛋白+增筋劑+防腐劑”。
你以為豆干的香味來自黃豆,其實是“食用香精+甜味劑”撐起來的味道。

我廠有一次去當地一個批發(fā)市場轉了一圈,看到有人在賣一種“特價腐竹”,9.9包郵,一大包。你掰開一聞,有股淡淡的漂白水味;泡水之后黏黏的,一夾就斷。

這種“看起來像”的豆制品,其實離“真正的食品”差得遠。

二、豆制品為什么容易出問題?

二、豆制品為什么容易出問題?

  1. 保質期短,易變質
    豆制品水分含量高,不容易保存,尤其是夏天,溫度一高,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發(fā)酸、變味。
  2. 消費者不懂辨別,容易被誤導
    很多人只看顏色、看價格,看起來“干凈”“亮堂”的,就覺得是好東西,結果吃壞了還不知道原因。
  3. 消費者不懂辨別,容易被誤導
    很多人只看顏色、看價格,看起來“干凈”“亮堂”的,就覺得是好東西,結果吃壞了還不知道原因。
三、作為消費者,怎么判斷豆制品是不是安全?五個實用小技巧

三、作為消費者,怎么判斷豆制品是不是安全?五個實用小技巧

? 1. 看顏色:天然豆制品不是“白到發(fā)光”的

  • 正常腐竹顏色是米黃色、淺棕色,有點像曬干的豆皮;
  • 太白?可能漂白過;
  • 特別金黃發(fā)亮?可能加了色素。

越鮮艷的顏色,越值得懷疑。

? 2. 聞味道:好產品應該有“淡淡豆香”

你可以在干豆制品上聞一聞:

  • 真正的腐竹、豆干,有股自然豆香;
  • 如果有刺鼻味、霉味、漂白水味,或者香得太假、太沖,那就是香精或者防腐劑。

我們廠只用東北非轉基因黃豆,每一鍋豆?jié){出來,工人一聞就知道今天這鍋漿“靠不靠譜”。

? 3. 看配料表:越簡單越放心

你只需要記住一句話:能看懂的配料,才是吃得安心的配料。

像這種就是值得買的:

  • 配料:黃豆、水、植物油

像這種就要小心:

  • 配料:大豆分離蛋白、磷酸三鈉、焦磷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

后者其實是“拼出來的”,不是真正從豆?jié){里“撈”出來的。

? 4. 泡水測試:最接地氣也最有效

  • 拿一根腐竹泡熱水,看水的顏色、泡發(fā)的狀態(tài);
  • 好腐竹泡出來水清、不掉色,腐竹有韌性;
  • 劣質腐竹泡完水變黃、發(fā)粘、一夾就斷。

我身邊的老顧客,有的泡完會再聞一次,確認有沒有異味。這種習慣非常好!

? 5. 看包裝信息:生產日期、廠址、追溯碼一個都不能少

  • 現在正規(guī)工廠的豆制品包裝上都有“SC”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 更好的會有二維碼追溯系統(tǒng),可以看到哪天生產、哪批次大豆。

如果你買到的是那種散裝無標簽、無配料表、沒保質期的腐竹或豆干——對不起,堅決別買!

四、我對同行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別干“坑人”的事兒

四、我對同行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別干“坑人”的事兒

有同行說:“不加點東西,豆腐干哪能放7天?”
我回一句:“你這不是做食品,是搞化工?!?/p>

這幾年,我見過同行用劣質香精、非食用防腐劑、變質大豆……真是能省就省,能混就混。

我也理解生意難做,可再難,吃進顧客嘴里的東西,不能糊弄。

你今天省下的那一毛錢,可能就是別人身體的代價。

五、寫在最后:好豆制品,是“敢讓自家孩子吃”的產品

五、寫在最后:好豆制品,是“敢讓自家孩子吃”的產品

我們廠的腐竹、豆腐干,不一定最便宜,不一定最好看,但我敢說:我家餐桌上吃的,跟客戶拿到的是同一鍋豆?jié){、同一批貨。

如果你買腐竹、買豆干,不知道該選哪種,那就記住一句話:

  • 寧愿多花幾塊錢,選個看得懂、吃得明白、信得過的牌子。

食品安全,不是專家說了算,是我們每一個人吃出來、守出來的。

你有吃過“奇怪口味”的豆制品嗎?歡迎留言區(qū)告訴我你的經歷,我也會分享更多選購技巧和我們廠的真實做法。
? 覺得實用,記得點贊+分享給家人,
別讓“低價豆制品”毀了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