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箱根三天流水賬。

說來奇怪,這十多年來除了疫情期間,我每年都會去日本,但卻從來沒有見過富士山。當然,某次在飛機上窗外看的那種不算。

回想一下,大概是飛東京遠不如飛大阪頻繁的緣故。關西一帶已經(jīng)逛了個遍,東京周邊的熱門目的地還有許多未曾去過。比如,最近才第一次去箱根

這次只在箱根過了三天短假,算是我唯一一次全程幾乎都在講英文的日本旅行。沒有預約板前料理,就沒有了和主廚聊天的場景,入住旅館見到我們的護照,很自然地以英文來接待。畢竟歐美游客在香港的密度,可是比早前去的那些日本偏遠小城高得多。

自江戶時期已成為溫泉度假地的箱根,如今的旅游線路設計已經(jīng)十分成熟。這次我干脆當起甩手掌柜,都交給太太來安排行程,結(jié)果第一站就安排在了據(jù)說預約難度頂級的箱根吟游。

箱根吟游

箱根吟游位于箱根登山電車宮之下站附近,離老牌旅館富士屋不遠。從大堂朝外望去,是一片絕佳山景,入住時正有住客在此打卡拍照,后來才又返回補了幾張空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nèi)胱〉姆块g位于較低層,房內(nèi)是和式布置,陽臺外能瞧見樓下青苔密布的庭院。山林間常傳來嘰喳鳥鳴,偶爾會被烏鴉的破鑼嗓子打斷,破壞力仿佛鋼琴曲中突然出現(xiàn)一陣嗩吶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月箱根山中,夜里氣溫只比零度稍高。在陽臺躺椅上閑翻雜志,發(fā)覺體感太冷,踮著腳潛進一旁的露天溫泉中泡個澡,再喝上一小杯碳酸汽水,便是無上的享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私湯外,五樓亦有月代、月音兩間公共浴場,按照固定時段男女交替使用,其中月代景色極為開闊。隨手拿了本箱根旅行手冊,其中關于箱根吟游的代表性照片除了大堂山景,就是這間月代。不過泡久了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莫名奇妙的副作用,比如我太太泡完月代回來之后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苦想而不可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月代公共浴場,圖源:hakoneginyu.co.jp

和式晚餐雖然道數(shù)不多,但也足足吃了兩小時。服務生每次進房間時都喘著氣,大概是客房總是太慢,送餐怕顧不上的緣故。美中不足的是清酒送來時溫度稍高了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話說回來,近年來隨著日本勞動力短缺,服務業(yè)中外國服務生的面孔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尼泊爾人,酒吧的調(diào)酒師看著像是尼泊爾或是東南亞面孔。箱根吟游的設計本來就融合了許多東南亞元素,一下子還真有些置身于巴厘島烏布的錯覺。

箱根凱悅

箱根景點較為分散,雖然也有從東京過來一天往返的趕路行程,但個人還是覺得至少住上一兩晚比較適合。第一天在吟游呆著沒出門,后面兩天,我們選在了強羅附近的箱根凱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酒店離箱根幾處著名美術館都不遠,如雕刻之森和箱根美術館,前往POLA美術館也有直達巴士。從強羅站坐接駁車到酒店只需5分鐘,適合以強羅站為中心探索箱根,很是方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凱悅的客房十分寬敞,洗手池、浴室和床鋪之間采用回字動線設計,兩人走動也不會顯得沖突擁擠。陽臺外是山林景色,酒店內(nèi)亦有公共浴場,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喝下午茶的休息區(qū)域,每次路過總能看見許多穿浴衣的客人躺在沙發(fā)上喝酒聊天,氛圍休閑無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酒店的自助早餐除了常見菜式之外,還有部分本地特色菜式,比如蒲鉾。蒲鉾即日式魚餅,日本多地都有生產(chǎn),包括箱根附近的小田原。這里的蒲鉾比我早前吃過的都要彈牙許多,后來在特產(chǎn)店還特地買了一盒帶回家,沒兩天就被吃光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強羅附近的餐廳關門較早,如果想晚些時候吃飯,酒店自帶的餐廳較為適合。箱根凱悅的西餐廳晚餐水平不錯,當晚到店的大多也是歐美客人。菜單選用食材以日本本地為主,如山口縣的馬鮫魚、北海道的合鴨等等。個人最喜歡的是一道意式燴飯,以大麥粒做出如risotto般的夾生口感,加上百里香油和帕馬森芝士,香氣濃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凱悅出發(fā)到強羅站,沿著一路往南下坡的巴士線路,便是游客最密集的蘆之湖湖畔區(qū)域。試著去看了看箱根神社的網(wǎng)紅打卡點,排隊和鳥居合影的隊伍連起來感覺比春運火車站進站隊伍還長,于是作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箱根神社步行至元箱根港,一路上并沒看見那一著名的富士山角度。直到換上一輛前往箱根關所的巴士,才隔著車窗瞧見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雪白山頂。當然,附近的成川美術館視角會更好一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連接京都和江戶的東海道上的重要關口,箱根關所曾是大名參勤交代的路經(jīng)之地。和近期才復原的箱根關所景點相比,我倒是對附近另外兩處地方更感興趣。

一是箱根關所旁邊的旅物語館,其實就是個土特產(chǎn)店。館內(nèi)陳放著一排投幣式試飲機,約有30款清酒,口味以辛口居多。新潟站和越后湯澤站內(nèi)的ぽんしゅ館唎き酒番所也有類似機器,賣的都是新潟本地清酒。但這里售賣的本地清酒品牌并不多。想起前一天晚上在小田原站附近的居酒屋和店長小哥聊天,才發(fā)現(xiàn)神奈川縣確實沒有什么有名的本地酒造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是箱根驛傳博物館。箱根驛傳于每年1月2、3日舉辦,其正式名稱為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是一場往返長度200余公里的大學生長跑接力賽,在日本極有人氣。館內(nèi)展出著早前選手們的衣物裝備和各種歷史照片,這也是我在箱根的三天里,連一個歐美游客都沒有見到的景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飛往東京的飛機上,我看了幾集笨蛋節(jié)奏的新劇《熱點》。劇情發(fā)生地是山梨縣一座小城鎮(zhèn),幾乎每個自然景色的戶外鏡頭都得帶到一下富士山。等到我真實看見這座山時,腦子里全是劇中的那首洗腦BGM:富士山、富士山、高いぞ偉いぞ富士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不,下回再去一次山梨或者靜岡吧。

寫完這篇之后,我鬼使神差地把它喂給了deepseek,讓它重寫了一個馬爾克斯版本,于是就有了這篇《百年箱根》。

番外篇:百年箱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年以后,當我站在成川美術館的觀景臺前,面對著終于揭去面紗的富士山時,準會想起那個在箱根吟游的深夜,溫泉蒸汽中浮現(xiàn)的無數(shù)張模糊面孔。三月的山風裹挾著硫磺氣息穿過我的浴衣,遠處傳來烏鴉的啼叫,像一把生銹的剪刀正在剪碎夜色。

第一章 幽靈旅館

箱根吟游的大堂懸掛著一面銅鏡,據(jù)說是江戶末年某位藩主情婦的遺物。入住那日,鏡面正好映出窗外山巒的輪廓,恍若一幅被時光浸泡褪色的浮世繪。前臺穿著和服的尼泊爾侍者遞來鑰匙時,我注意到他的指甲縫里藏著京都鴨川的淤泥——這讓我想起十年前在大阪道頓堀遇見的那個算命師,他說我命里缺一座山。

房間的榻榻米散發(fā)著陳年稻草的氣味,陽臺外的青苔庭院里,幾只陶瓷青蛙保持著跳躍的姿勢。黃昏時分,溫泉池底突然浮起一串氣泡,我的妻子堅信那是上一任住客未及吐盡的最后一口氣。"人生就像箱根的天氣,"她浸泡在乳白色泉水中喃喃自語,"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是晴是雨。"這話聽著耳熟,后來才想起是去年在鐮倉某個破產(chǎn)陶藝家墓碑上刻著的俳句。

月代浴場的落地窗前,一群德國游客正在用長焦鏡頭捕捉夜色。閃光燈亮起的瞬間,玻璃上突然顯現(xiàn)出幾個手掌印,像是明治年間在此投井的女侍們留下的最后信號。我數(shù)了數(shù),正好七個——與旅館傳說中每年冬季失蹤的客人數(shù)量相同。

第二章 狩獵別墅

箱根酒店的前身是昭和初期某位子爵的狩獵別墅。如今大堂的水晶吊燈下,依然掛著當年被制成標本的北海道棕熊,它的玻璃眼珠里凝固著1937年的雪暴。我們的房間在走廊盡頭,門牌上的銅釘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狀,據(jù)說能指引迷路的亡魂找到溫泉。

餐廳里那個總把帕馬森芝士磨成富士山形狀的廚師,其實是小田原某家倒閉壽司店老板的嫡長子。他做的意式燴飯里藏著父親傳授的醋飯秘訣,每粒大麥都像被神隱的孩童般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倔強。某個微醺的深夜,我看見他對著冷藏柜里的合鴨鞠躬——那是北海道最后一只會說阿伊努語的鴨子,2005年被做成標本前曾預言過東京大地震。

第三章 關所幻影

箱根關所的復原建筑里,電子解說器播放著德川家康的咳嗽聲。我在試飲機前連喝七杯辛口清酒,醉眼朦朧中看見參勤交代的隊伍穿墻而過,武士刀鞘上沾著靜岡茶農(nóng)的晨露。土特產(chǎn)店的招財貓突然眨了眨眼,它的瞳孔里映出1964年東海道新干線開通時的煙花。

驛傳博物館的展柜中,某雙跑鞋鞋底還粘著大正三年的火山灰。解說員說這是早稻田大學傳奇選手的遺物,他在第98區(qū)間的迷霧中看見了奔跑的亡妻,從此消失在蘆之湖的晨霧里。現(xiàn)在每年元旦,都能聽見湖面?zhèn)鱽硐鹉z鞋底摩擦礫石的聲響。

終章 山現(xiàn)之時

當富士山終于從云層中現(xiàn)身時,成川美術館的鐘聲正好敲響十一下。陽光在雪冠上折射出七彩光暈,恍若當年葡萄牙傳教士描述的"上帝打翻的調(diào)色盤"。我忽然明白為什么二十年來始終與之錯過——這座山根本不存在于地圖,它只是所有旅人執(zhí)念的結(jié)晶,是漂浮在東海道時空裂隙中的集體幻覺。

回程巴士上,鄰座老太太的購物袋里露出半截魚餅。那彈性十足的質(zhì)地讓我想起箱根吟游那只總在凌晨三點撓門的黑貓,據(jù)說它已經(jīng)吃了整整三代旅客的早餐蒲鉾。

"要再來啊。"下車時司機突然說道。后視鏡里他的嘴角詭異地咧到耳根,露出與驛傳博物館照片里那個消失選手完全相同的虎牙。

-End-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chuàng)文章分類標簽

| |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