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文摘出品

2024年,Google大規(guī)模上線“AI 總結功能(AI Overviews)”——搜索結果頁首條直接由AI生成的答案。Google聲稱這能幫用戶“更高效地獲取信息”,甚至還說可能帶動網站點擊量提升。但真實數據打臉來得很快——最新的Ahrefs分析顯示:AI 總結功能讓頭部網站點擊率暴跌34.5%

注:Ahrefs是一家新加坡公司,提供全面的SEO工具套件,包括網站審計、外鏈分析等功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題來了:AI 總結功能到底是在“幫用戶”,還是在“傷內容”?搜索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

Ahrefs 對30萬條搜索做了對比實驗,發(fā)現自AI Overviews上線后,美國桌面端第一搜索結果的點擊率從0.073降到0.026。如果沒有AI Overviews,這一數字應為0.040——也就是頭部內容可見性直接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即把首頁第 1 名的點擊率硬生生砍掉三分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I 總結功能后,頂部搜索結果的點擊率急劇下降。| 圖片來源:Ahrefs

回想一下搜索引擎的本質:用戶提問,Google“分發(fā)”流量給答案最優(yōu)的網站。內容創(chuàng)作者苦心經營SEO,網站流量是最大回報。

另外,別忘了,谷歌一大部分的營收仍來自廣告,可一旦它自己把搜索頁面擠成“無鏈接三區(qū)”,商業(yè)模式也在悄悄改變:從“送人去飯館”變成“自家廚房擺桌吃”。

但AI Overviews上線后,用戶的問題直接被AI“現場加工”——答案就在搜索頁頂部,用戶無需點擊任何網站。AI等于成了信息“終端”,把原本屬于網站的流量“截流”下來自己消化

Google曾辯稱:“AI答案會讓用戶更想點擊原文。”可是,Ahrefs等第三方數據一次又一次證明,AI答案越完善,用戶越不會點進網頁。

你可能覺得,“這只是Google的事”。但OpenAI、Perplexity等AI搜索公司也在做同樣的“即搜即答”,直接從全網抓內容,拼接給用戶。

這相當于:“用別人的內容,回答自己的用戶?!?/p>

邏輯很簡單:

抓你的內容 → 拼自己的回答 → 用一行小字署名 → 流量、廣告、用戶全留在自己家。


過去搜索 = “導航頁
現在搜索 = “終端頁”

未來不只是AI Overviews,更激進的“AI模式”將讓搜索直接變成AI對話,連傳統(tǒng)搜索結果頁都可能消失。

這不是第一次發(fā)生“分發(fā)權之爭”。曾經有平臺“一屏展示”內容,作者與粉絲的聯系被平臺“截斷”;短視頻平臺也是如此。

Google、OpenAI們的AI搜索,表面上讓用戶“省事”,實則悄然改變了信息分發(fā)的底層邏輯。流量和影響力正被極少數平臺牢牢掌控。內容創(chuàng)作者、網站、甚至整個獨立互聯網生態(tài),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流量保衛(wèi)戰(zhàn)”。

未來,內容創(chuàng)作者何去何從?一方面,不得不適應平臺和AI的新分發(fā)規(guī)則——比如專為AI“投喂”內容,妥協于平臺生態(tài);另一方面,或許需要推動行業(yè)和法律,要求AI平臺為引用內容支付合理報酬,讓內容生態(tài)可持續(xù)。

AI Overviews不是更好的搜索終點,而是內容分發(fā)權的重塑。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者而言,今天的流量下滑,也許只是更大危機的序幕。

最后,以上講的是美國的谷歌,那將視角拉回國內呢?

via https://the-decoder.com/googles-ai-overviews-are-quietly-draining-clicks-from-top-sites-new-data-shows/

https://ahrefs.com/blog/ai-overviews-reduce-clicks/

GPU算力按需租用

A100/H100 GPU算力按需租用,

秒級計費,平均節(jié)省開支30%以上!

掃碼了解詳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