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初,隨著美國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向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球貿(mào)易伙伴加征關稅,美股迎來五年來最大跌幅。
一批入局美股的年輕人被炸蒙了。以往美股小幅下跌時,人們還會秉承著“別人冷靜我瘋狂”的原則穩(wěn)穩(wěn)加倉,可這波下跌,“真的有些不敢動了”,還有人看著賬戶里近60%的虧損,直接清倉跑路。
這兩年,年輕人紛紛入局美股的背后,大多有著資產(chǎn)縮水的影子,炒美股是他們努力尋找到的“睡后收入”之一??扇缃?,這塊高地也不再安全。年輕人的心態(tài)也變得完全不同:牛市時,仿佛人人都是“年輕版巴菲特”,處處成長起華爾街之狼,如今,人們收獲的最大確定性就是,“巴菲特只有一個”。
文 |王瀟
張輕松
運營 |泡芙
跌得最狠的一次
4月4日,趙宸峰幾乎習慣性地打開股票交易軟件,查看當日走勢。納斯達克指數(shù)(以下簡稱納指)下跌5.82%,這個數(shù)字讓他下意識瞪大了眼睛,短暫地反應后,他才松了一口氣。就在前一天,趙宸峰看著賬戶里將近60%的虧損,幾乎一瞬間下了決定,果斷清倉所有股票,一氣呵成,一股不留,“還好跑了,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趙宸峰賬戶里出現(xiàn)了將近60%的虧損。圖 /訪談者提供
美股的震蕩發(fā)生在四月初,變化似乎是猝不及防的。2號,美國正式宣布實施新的關稅政策,針對不同貿(mào)易伙伴加征差異化的關稅。緊接著美股市場陷入混亂,3號納指下跌5.97%,4號依然沒能止住下跌的趨勢,兩天內(nèi),納指就下跌了將近12%,美股跌入熊市區(qū)間。
這是五年來美股下跌最狠的一次,市場也變得有些陌生。高盛美國交易主管約翰·弗勒德表示,按所有交易所的總成交量衡量,這是美國股市歷史上成交量最高的一個交易日,可稱之為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拋售潮。投資者們也紛紛變得謹慎,不敢逢低買入,而是“尋求去風險化”。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股市下跌時,任何決定都會異常艱難。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經(jīng)歷一番內(nèi)心掙扎,大致的回路是:肯定不能跑,跑了就是韭菜,在牌桌上堅持住還有回本的可能,可不跑萬一虧得更慘呢;要加倉嗎,“別人冷靜我瘋狂”,如果是巴菲特會怎么做?

▲股市下跌時,任何決定都會異常艱難。圖 /《大時代》
吳浩然就正經(jīng)歷著內(nèi)心的慌亂。美股和A股有所不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A股熊市長,牛市短,但美股剛好相反,即便有時下跌,也很快就會漲回來,而且一般情況下不會下跌超過3%,“回撤是很小的”??蛇@次的情況很少見,“都快跌到6%了”,三月底時,美股也經(jīng)歷過短暫的小幅下跌,那時吳浩然還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少量加倉,可到了這一波,已經(jīng)變成了“迷茫啊,只想上天臺靜靜”。
對于股市下跌,吳浩然是有陰影的,他原本買A股,看中白酒和醫(yī)療行業(yè),本來小賺了幾萬塊,結果沒來得及跑,一路虧損,倒虧了十幾萬元。如今,他同時玩A股和美股,A股主要投的是創(chuàng)業(yè)板,曾經(jīng),雖然創(chuàng)業(yè)板一直綠,但晚上看美股時,滿眼又變成了一片火紅,“至少東邊不亮西邊亮,有個安慰”??伤脑碌倪@一波,美股跌的同時創(chuàng)業(yè)板也在跌,“24小時全綠”(在國內(nèi)支付平臺上購買美股基金,下跌顯示為綠色)。
兩邊股市的雙重打擊,再混雜著原本對股票下跌的PTSD,讓吳浩然變得格外焦慮。他開始頻繁地查看美股走勢,一直看到凌晨一兩點。吳浩然買的美股基金,從軟件里,看不到實時的走勢變化,也就是說,每次查看軟件,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數(shù)字,但他依然隔幾分鐘就要看一眼,“總感覺沒準多看兩眼,就能再漲回來”。
鄭雨辰也感受到了同樣的慌亂。他定投了美股的基金,幾乎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每天早上,都會打開軟件查看收益情況,結果4號打開軟件時嚇了一跳,虧損了1000多元,他買美股基金一年多的時間,即便是虧損,也只虧幾百塊,而這次,“第一回知道原來美股基金還能虧到1000多元”。
自買美股基金以來,鄭雨辰最高就賺過1000多元,那時看到收益,他心想:咖啡錢出來了。結果這回一下虧完了,他感慨,“這咖啡喝早了啊”。
提到股價的上漲和下跌,人們聯(lián)想到的往往是眨眼間動輒數(shù)百萬元的入賬或損失,要么賺到一套房,要么損失大半家底爬上天臺等各種戲劇性的畫面。但對于大多數(shù)初入職場不久,每天疲于奔命的年輕人來說,損失掉的一杯杯咖啡就會帶來真切的遺憾和焦慮,因為很可能,最初投入股市的錢就是靠少喝一杯咖啡或少吃一頓漢堡省出來的。
原本,美股只要一下跌,鄭雨辰都會淡定地加倉,信心十足,但這次,他好像“經(jīng)歷了炒股以來第一次心態(tài)崩潰”,看著一片綠色,頭一次不敢再加。鄭雨辰也很少操作,買了定投以后幾乎不用管,但當?shù)貢r間9號,納指漲幅超12%,鄭雨辰?jīng)Q定必須得做出行動,抓住這次回彈,趁機回一波血。
為了萬無一失,他甚至特地請教了人工智能。鄭雨辰在A股里買了很多美股的ETF(指數(shù)基金),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就打開了ChatGPT的對話框,他激動且慎重地打下,“現(xiàn)在是早上八點三十六分,離國內(nèi)開盤還有將近一個小時,你建議我怎么操作?”

▲鄭雨辰請教ChatGPT要如何操作。圖 / 訪談者提供
也有人依然信心十足,李遠遙在游戲行業(yè)工作,他從讀書起就開始斷斷續(xù)續(xù)買A股,一邊買一邊看理財書學習,可買了五六年,在A股市場就沒賺到過錢。買了美股后才真正體會到“翻身把歌唱”的感覺,去年賺錢的經(jīng)歷讓他對美股產(chǎn)生了格外強的歸屬感。這波大跌時,李遠遙只覺得機會來了,“必須猛猛加倉”。

▲李遠遙從讀書起就開始看理財書學習。圖 / 訪談者提供
與大多數(shù)人的掙扎相比,趙宸峰的離場顯得格外果斷。他玩美股不到兩年的時間,把三萬多美元投進了美股市場,這是他總資產(chǎn)的一半。等到3號清倉時,算上之前賺的已經(jīng)提出來的錢,“虧了一萬多美元”。
但其實,趙宸峰的掙扎要更早一點。美股的下跌并不是前兩天才出現(xiàn)的,事實上,今年開年以來,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下探趨勢了。去年年底,趙宸峰感覺量子股好像很火,于是重倉了量子股。一月初,他到日本旅游,一直沒關注美股走勢,等旅游到第三天左右,飛機剛落地東京,他打開軟件查看走勢,沒想到,直接虧損25%。東京的冷風好像吹在心口一樣,趙宸峰當時的第一想法是,“希望飛機重新起飛然后跳下去”。
也是從那時起,趙宸峰開始考慮清倉。那段時間他的想法總是反復,經(jīng)常晚上睡前還篤定著,“以后再也不玩了,全賣掉”,可等睡一覺醒來,又變得憤憤不平,“就不信了,努努力爭取能回本一點也行啊”。如此反復,一直到四月初終于認清現(xiàn)實——可能永遠都賺不回來了。
還有人早早做出預判,驚險逃過了這一波下跌。張帆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工作,從前年開始炒美股,他的投資風格十分謹慎,在美股只敢買蘋果這類極其穩(wěn)定的股票,“就像A股里的茅臺一樣,輕易不會出錯”。去年十月份,央行發(fā)布利好政策,A股如同旱地拔蔥般拉起一波牛市,在張帆的認知里,經(jīng)濟發(fā)展是有周期的。而在此前的幾年里,A股一直低迷,美股幾乎一直在漲,A股的牛市似乎像是一個信號,他覺得以后國內(nèi)市場會回暖,于是漸漸把投資重點轉移到了A股。
這一套操作下來,成功避開了這次的下跌,“幾乎沒怎么虧”,但沒有及時賣出的幾支美股還是虧了,有一支直接虧了50%,“只能放著,也拿不出來了”。
年輕版巴菲特
過去的幾年里,有很多人通過美股賺到了錢,也有人產(chǎn)生了一種自己是“年輕版巴菲特”的錯覺。
很多人是在身邊朋友的帶動下投身美股市場的。趙宸峰2022年畢業(yè),總聽說股市一直在跌,因此幾乎沒有買過任何理財產(chǎn)品,只斷斷續(xù)續(xù)買過少量的債券,投資風格極其穩(wěn)健。去年,他正在印度尼西亞外派,身邊的同事似乎都在討論美股,“英偉達市值都翻倍了”,趙宸峰總能聽到類似的財富神話,仿佛美股遍地熱錢。
去年以來,炒美股的人的確在變多。2024年,標普500指數(shù)(衡量美國大盤股市場的核心指標)全年漲幅23.31%,創(chuàng)下自1998年以來的最佳表現(xiàn)之一;納指全年累計上漲28.64%。美股的強勢表現(xiàn)主要是AI拉動的,很多AI領域的科技公司直接市值翻倍,就拿英偉達來說,全年漲幅超過170%,市值從2023年底的1.2萬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底的3.28萬億美元,翻了將近兩倍。ChatGPT等大模型發(fā)布后,人們都在思考如何能從AI領域賺到錢,而買點股票似乎就變成了門檻最低的方式之一。
在中國買美股,有多種門檻不同的玩法。很多入門者會購買指數(shù)基金,QDII基金或ETF基金,都可以用人民幣操作,指數(shù)基金相當于買入該基金下的一攬子股票或者其他資產(chǎn),相對于買入單個股票風險更低;如果還想進階,就要換美元直接進軍美股市場,操作就得根據(jù)美國的開盤時間,晚上熬夜操作。到了美股市場,也有不同的標的,比起大盤股,市值和流動性更小的小盤股波動更大,也更刺激。要是想賭注更大,有人還會加杠桿,相當于押注,可以成倍押注,賺了翻倍,賠錢也會翻倍。
剛接觸美股時,趙宸峰還很謹慎,不敢隨意操作,進行買入、賣出等任何操作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公司財報是必須要看的,新聞也必須要關注,最好再把相應公司的歷史資料全都搜出來研究,每操作一步,都得花好幾天做研究下決定。
如此謹慎了半年,那半年是趙宸峰對自己最滿意的時候,一番研究操作下來,他的收益率達到將近15%。他時常就會打開軟件看一眼,看完以后瞬間充滿成就感。趙宸峰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錯覺,難不成自己真有炒股天賦,“仿佛成了年輕版巴菲特”。
在成就感和收益的加持下,趙宸峰的消費也變得越來越大方,經(jīng)常下館子,不管多貴的餐廳,“想吃什么就吃”,還經(jīng)常請客。雖然賺到的數(shù)額不大,但這種快速來錢的方式本身就已經(jīng)畫出了一幅紙醉金迷的圖景,仿佛一匹華爾街之狼正在印尼成長起來。

▲在成就感和收益的加持下,趙宸峰的消費也變得越來越大方。圖 /《華爾街之狼》
投資也漸漸變得更加大膽起來,趙宸峰漸漸不滿足于普通的玩法,他開始玩起小盤股,除了小盤股,還開始加杠桿,兩倍、三倍地押注。
即便是打算堅持穩(wěn)健風格、做長遠投資的人,投身股市后,有時依然會控制不住想賭一把。張帆清楚地記得玩美股以來,曾切實地感受過一次汗毛快要豎起的刺激感。有一次他也沒忍住試了一下小盤股,那天他一直在關注走勢,他眼睜睜地看著股票漲了50%,數(shù)字又跳到100%,最后漲幅甚至到了200%,“太夸張了”。一時沒忍住,張帆也買了500美元的股票。買完后張帆從五樓工作區(qū)坐電梯到負一層健身,等在健身器材前站定,掏出手機一看,短短十分鐘的時間,500美元只剩下300美元,“十分鐘就跌掉了40%”。
一般而言,金額越大,刺激感越強。但對于大多數(shù)的打工人來說,金錢累積和流失的速度是緩慢的:錢要一點點賺,也得一點點花。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年輕人來說,無關數(shù)額,金錢迅速流轉本身就能帶來刺激感。
產(chǎn)生年輕版巴菲特錯覺的不止趙宸峰,鄭雨辰也曾有段時間充滿成就感。他最初的想法是跑贏存款利率,去年一年下來,盈利將近15%,算下來,年化率已經(jīng)能比過所有的理財產(chǎn)品了??粗~戶里的收益,鄭雨辰一度對自己的操作很滿意。
原本鄭雨辰抱著決不貪多的穩(wěn)健投資心理謹慎炒股,可接觸股市后,社交媒體就開始精準推送股市相關的信息和解讀,每天被不同的股市信息包圍,會立刻產(chǎn)生一種“自己好像很懂”的錯覺。每一波小牛市到來,鄭雨辰都能賺到幾百塊,可上網(wǎng)一看,那些投得多的人一下能賺好幾萬元,“多少心里會有點想法”。操作也變得越來越頻繁,最初只是偶爾買幾筆,到后來變成了每周固定定投200元,今年一月份,又直接變成了一天定投100元,對于鄭雨辰來說,這已經(jīng)算是很激進的操作了,“本打算今年搞一波大的”。

▲鄭雨辰一天定投100元,對他來說已經(jīng)算很激進的操作。圖 / 訪談者提供
不止自己投,賺到錢后熱心的年輕人會給身邊朋友全安利一遍。鄭雨辰印象最深的一幕發(fā)生在地鐵站,他和朋友結伴坐地鐵。聽聞對方還沒開始理財,他連地鐵都不趕了,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能只存錢,得買美股。發(fā)表完一通“地鐵演說”,朋友夸他:適合干銷售,鄭雨辰也覺得自己仿佛化身美股戰(zhàn)士,揮斥方遒。
哪怕曾經(jīng)是資深“韭菜”,美股都能打上一劑強心針。吳浩然曾在A股虧過十幾萬元,可美股這邊去年收益超過10%,又讓他對炒股充滿了信心。去年年底,他甚至特地開了個社交平臺賬號,每周更新好幾條,分享投資觀點,“沒準能當個投資博主試試”。
很多炒股人似乎都曾出現(xiàn)過一個美麗的誤會,當股票上漲時,往往會歸因為個人能力,好像人人都能做一回巴菲特。但又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其實整個市場都在上漲,所有人都賺到了錢。
尋找“睡后收入”
年輕人入局美股的背后,大多有著資產(chǎn)縮水的影子,炒美股是年輕人努力尋找的“睡后收入”(不需要主動參與勞動或投入大量精力,即可自動獲得的收入)之一。
從某種程度來說,重倉股票也是現(xiàn)實收入縮水推動的。趙宸峰在外貿(mào)行業(yè)工作,他能明顯感覺到,這兩年公司是在走下坡路的。去年12月開始,公司直接表示只能發(fā)放40%的薪水,相當于工資被攔腰砍去大半。公司沒有明說降薪,只說薪水晚點發(fā)放,但趙宸峰心里知道,“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降薪了,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時候”。公司走下坡路,他只能在其他渠道上求變,可把市面上所有的理財方式都想了一遍,那時明確能賺錢的好像就剩下美股了。
降薪后,趙宸峰花在工作上的精力慢慢減少,他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股票上。炒股似乎變成了主業(yè),他的生活狀態(tài)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把炒股視為重要收入增長方式時,神經(jīng)就會不自覺地被股市牽動,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fā)情緒波動,“畢竟虧得可是實實在在的錢啊”。
原本,趙宸峰很少會關注新聞,可自從炒股后,每當手機里彈出一條新聞,他腦子都會繃緊一根弦,思考新聞會對股市產(chǎn)生哪些影響,自己要如何操作,然后緊接著開始搜集相關資料,查看其他博主的觀點。哪怕沒有新聞出現(xiàn),他也會下意識地打開軟件查看走勢,于是,一天的時間被走勢變化和不斷蹦出的新聞打成了碎片,大腦也沒有真正休息的時候,一直都要思考,“感覺都要比上班累了”。
即便走勢上漲,收益增加時,情緒也依然無法平穩(wěn),“會想賺得更多”,而一旦下跌,就會變得更焦慮。趙宸峰記得很清楚,去年國慶,趁著A股漲勢大好,他重倉買了中概股,而且加了三倍杠桿,賭未來A股會繼續(xù)漲,可沒想到,國慶結束后,A股下跌,他直接從收益10%變成了虧損20%,收益一下由正轉負。
當工資難以指望時,趙宸峰在股市上就變得更大膽,他憋著一口氣:一定要把虧的再賺回來??扇绻胭嵒貋?,就要加更多的杠桿,每次得押注更大才行,壓力也一下開始倍增。美股開盤的時間剛好是中國的晚上,原本趙宸峰從不熬夜,可從那以后,經(jīng)常盯盤到凌晨兩三點才入睡。
身體也開始出現(xiàn)信號,去年年底時,有天早上醒來,照著鏡子,趙宸峰突然發(fā)現(xiàn)鬢角出現(xiàn)了一塊斑禿,“那里頭發(fā)都掉光了”。隨著虧損越來越多,禿的范圍也在迅速擴大,最初只有五角硬幣大小,一個月后,斑禿就變成了一元硬幣那么大,他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告訴他:你太焦慮了。

▲因為炒股而焦慮的年輕人甚至禿了頭。圖 /《隱秘的角落》
即便工作沒有收到實際影響,有些年輕人也因為意識到職業(yè)的天花板在降低,開始把精力轉移到其他領域。李遠遙剛工作時,工作很有拼勁,經(jīng)常主動加班,可這兩年,身邊被優(yōu)化的同事越來越多,他也離職換了好幾家公司。李遠遙能明顯感覺到:行業(yè)變得越來越卷,天花板似乎在降低。
李遠遙開始把重心從工作轉移到尋找“睡后收入”上,而美股就是“睡后收入”的大頭。美股現(xiàn)在虧著,他一邊等著再漲回來,一邊想辦法搞副業(yè)。前兩年時,他和朋友聊的是旅游、戀愛,這兩年,話題都變成了如何搞點小錢。李遠遙做過很多嘗試,最初想著當游戲博主,可想了很久,遲遲不知道如何行動;后來看到有人幫忙在醫(yī)院掛號,他也模仿著在社交平臺發(fā)帖接單,可一直都沒有客戶;如今他開始琢磨起做游戲代練,初步來看,這似乎是最可行的一個,“認真做收入是很可觀的”。

▲游戲代練的收入還是挺可觀的。圖 / 訪談者提供
很多人在買美股之前,是曾踩過不少理財坑的。鄭雨辰想強制存錢,于是開始琢磨起理財產(chǎn)品,國內(nèi)基金肯定不能買了,已經(jīng)賠了一波了,“雖然金額不大,但感覺心傷透了”。他又開始考慮定期存款,可總共金額沒多少,屬實是沒有定期的必要,再算算利率,“幾年賺個三四百,也有點看不上”。有段時間,他甚至開始買印度的股票,在當時的認知里:投資印度相當于投資十幾年前的中國??舌嵱瓿劫I完后,印度的股票就開始一路跌,他自我反省,“之前多少是有點幼稚了”。
對比之下,美股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美股帶給鄭雨辰的不止是成就感,還有底氣。他的確強制存下了錢,一收到工資,就會拿出一部分存進基金定投賬戶里。消費時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鄭雨辰喜歡聽演唱會,原本買票時,總會咬咬牙,可如今買票,“至少不會再咬牙了”。
鄭雨辰很難就此離開美股市場,但這波大跌后,他也開始思考,“要不再回A股看看”。原本想做投資博主的吳浩然也發(fā)生了變化,他把社交平臺簽名悄悄改了,“虧太多,不做投資博主了,改做情感博主”。更新頻率也放緩了,一周可能只發(fā)一兩條,內(nèi)容也從分享投資觀點變成了分享投資虧損帶來的痛苦情緒,“感覺自己的投資邏輯好像也不太值得借鑒”。
似乎只有趙宸峰是最輕松的,關稅政策發(fā)布后,他在心里認定:身處外貿(mào)行業(yè),拖欠的工資大概是發(fā)不出來了。于是,清倉美股后,他從公司離職了,變得格外放松。又擁有了大塊大塊的完整時間,他再也不用每天盯著新聞和大盤了,鬢角的斑禿也沒有再擴大,甚至開始長出頭發(fā)。
更重要的是,趙宸峰收獲了一個無比確定的認知,“巴菲特只能有一個”。
(講述者皆為化名)
參考資料:
1.《2024收官,納指全年上漲29%!標普500指數(shù)創(chuàng)1998年以來最佳兩年表現(xiàn)》,第一財經(jīng)
2.《美股交易量創(chuàng)歷史紀錄,華爾街全員“先賣再說”》,第一財經(jīng)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chuàng),侵權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