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了!中國空間站也進入到了新一輪的任務之中,當然,中國空間站也迎來了新一輪“6人同飛”的局面。

6名航天員分別為:陳冬、陳中瑞、王杰、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

不過,建立在該問題之下,那就是我國神舟飛船又是送3名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為何沒有更強的飛船,真的是這樣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完全是錯誤的,中國新飛船已經在研究之中,并且在不斷快速推進,它的實力更強,那到底有多強?下面就一步一步看看,先看看這次的事情。

神舟二十號成功發(fā)射!6人同飛來了

的確,對于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是我國2025年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并且也是2025年第一次載人飛船任務,在今年下半年,我國還將再次執(zhí)行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所以,今年是有兩次載人飛船任務過程,大家后續(xù)可以根據時間節(jié)點來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本次神舟二十號任務的發(fā)射,我國也是3名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而在進入之后,就是6人同飛過程,這主要是我國在空間站之中執(zhí)行“在軌輪換任務”,此前我國都是在地面進行交接。

但隨著我國航天任務的轉變,其任務交接轉向了空間站,全面實現(xiàn)了“隨時有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局面,而在太空之中進行任務交接完成之后,我國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就返回東風著陸場,而神舟二十號任務也就繼續(xù)執(zhí)行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6人同飛的情況是短期的情況,當然, 在同飛過程之中,主要的任務交接還是不少,比如:

可以交接關于在軌的一些經驗,一般來說,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之中與訓練的情況,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化,這個時候進行任務交接,就可以進行相關性的實戰(zhàn)經驗說明,可以更好的讓新乘組入手

會交接一些太空實驗情況,如一些實驗不能斷,需要連續(xù)性進行執(zhí)行,那這個時候就會讓新航天員快速入手,然后進行管理。

還要交接一些物資問題,在中國空間站還有多少物資,用了多少,它們在哪里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交接。

除此之外,還有航天員之間的“太空扳手交接”等問題,反正對整個空間站的任務交接,所有都不能停止,這就是基本情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后回到我國的飛船問題上,我國這一次任務又是3人上去,為什么不多送點航天員上去,那豈不更好?

中國新飛船好消息,坐7人可重復

的確,神舟飛船的確是坐3人,這個沒有任何的爭議,也不用爭議什么,但我國的新飛船也在研究之中,并且是新一代具備可重復使用技術的載人運載火箭和飛船同步研究之中,并且實力是大大的提升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按照說明來看,其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目標是成為同時滿足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艙段組成方案根據任務需要進行了調整。

以前神舟飛船是三艙方案,由提供動力的推進艙、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返回艙和飛船進入軌道后航天員工作、生活的軌道艙組成。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兩艙方案,由返回艙和服務艙兩部分組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實現(xiàn)了可重復,并且將一些先進設備進行融合之后,讓其可以再利用,其次就是兩艙的設計讓返回艙、密封艙空間比神舟飛船大了1倍,返回艙大了,意味著飛船可以有更多功能上的可能性,可以搭載更多的航天員、也能運輸更多的貨物。

所以,完成新飛船的研究之后,我國就可以一次運送6到7名航天員,超過神舟飛船承載能力的一倍,而且在飛船攜帶物資上也可以提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綜合一下節(jié)點就是——飛船更大,結構更大,并且可以坐更多的航天員,將更多物資一起攜帶,可重復等特點,這就是我國新飛船的變化。如果從細節(jié)上來比較,除了上面的特點之外,還有一些大的特點變化,比如:

新飛船的下行載荷能力為700余千克,神舟飛船只有50千克。

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進行重新構造。

可實施自主變軌。

著陸減速階段采用群傘降落技術,減速傘采用2個降落傘,主傘采用3個降落傘,而神舟飛船的減速傘和主傘均為單傘。

著陸緩沖使用6個大載重著陸氣囊,而神舟飛船使用4臺反推發(fā)動機(搭配伽瑪射線測高計)。

所以,飛船的改變還是很明顯的,也期待這樣的飛船早點來,到時候中國飛船的轉變又將迎來太空任務上的大轉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建立在強大的飛船研發(fā)之下,其實我國空間站也在全面準備升級之中,這樣大飛船配合大空間站,那都是“相互”的關系了。

中國空間站將升級

按照我國的計劃,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升級為“十”字構型,到時候,中國空間站也將發(fā)展出更大的太空組合體,建立在該問題之下,不僅可以承載更多的航天員,也還可以實現(xiàn)更多的航天員居住,同時開展更多的太空實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依照我國此前披露的,中國空間站在升級之中,還將實現(xiàn)單獨的艙位段伴飛,讓核心艙成為一個“太空母港”,有需求的時候,我國就可以實現(xiàn)其單獨艙位段的對接,沒有需求的時候,直接分開執(zhí)行任務就行。

大家可以腦袋想象那個畫面,是多么好,而且這也是符合我國航天發(fā)展戰(zhàn)略,未來要國外的航天員,國外的項目更多的加入,這是不是也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站,不然大家都在一個艙位段之中,那豈不變得非常擁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建立在該問題之下,肯定需要更大的空間站才行。

而且我國執(zhí)行國外合作計劃已經全面開啟,國外航天員已經簽署了一部分協(xié)議,國外項目合作,印度,日本等17國也建立了合作關系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都說明了后續(xù)的合作推動,還將可能看到更多的國家加入,那個時候中國空間站的形形色色也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期待這一幕早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