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wù)已經(jīng)全面發(fā)射成功,3名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也進行了太空會師,并且實現(xiàn)6人同步飛行,還拍了全家照,大家可以看看。

而接下來,就是6名航天員飛行之下的任務(wù)交接,然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預計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返回時間是在4月29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當然,很多人也針對這一次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到底有什么變化,會不會有什么提升呢?這些是比較感興趣,那下面就詳細給大家說明看看。

這一次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之中,的確還有特殊的成員,多了1名乘客,神二十竟然“4名乘客”同飛,這也是此前沒有看到過的,這到底怎么回事呢?不就是只有3名航天員嗎?先說神舟二十號的情況。
神舟二十號成功發(fā)射!有什么突破性的變化嗎?
的確,神舟二十號已經(jīng)成功發(fā)射了,而針對這一次任務(wù)來說,我國其實已經(jīng)準備很久了, 因為我國在執(zhí)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wù)的時候,其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就在“待命救援”之中,這主要是我國執(zhí)行的是“發(fā)一備一”的航天策略。

在神舟十九號任務(wù)的時候,神舟二十號船箭組合體要在發(fā)射場之中,為神舟十九號3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保駕護航”,如果3名航天員執(zhí)行任務(wù)的過程之中,遇到了重要的問題,需要緊急返航,那么我國神舟二十號船箭組合體就會快速啟動“待命救援”任務(wù),然后將航天員接回來。
這個航天策略是我國一直保持之中,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前國際空間站就遭遇了“太空救援”的模式,結(jié)果沒有快速執(zhí)行救援的太空飛船,一直在不斷延期,導致航天員在上面從最初的8天,生活了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你說要是中國遇到這樣的情況,需要等待嗎?
完全不需要,我國一直都是將航天員放在首飛,做待命救援飛船,就是為了以備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只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也是對我國航天任務(wù)保持100%的信心,而我國做這項策略,也是除了信心之外,確保“萬無一失”的最后屏障,那么,也是有必要的,信心歸信心,該準備的還是要提前準備。
所以,神舟二十號船箭就是我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待命救援飛船,當然,這一艘飛船轉(zhuǎn)運執(zhí)行任務(wù)之后,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也就轉(zhuǎn)移到了“待命救援狀態(tài)”,一次這樣輪換就行。

然而,對于這一次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來說,我國的確也說出了一些改變,那就是在上行載荷方面,再次提升了,這說明了我國飛船伴隨上行空間站的貨物提升,在這樣提升之下,其好處必然也是非常明顯的。
那就是可以在我國專門的貨運飛船之下,實現(xiàn)更多的載荷上行,實現(xiàn)更多的實驗研究,必然也是趨勢。

那到底提升了多少,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刁偉鶴介紹,神舟二十號飛船本次任務(wù)針對上行載荷的需求,我們進行了艙內(nèi)布局的改造,增加了20%的上行空間。
這是不是非常兇猛?大家要知道,我國整體的飛船大小沒什么變化,但是在內(nèi)部優(yōu)化之下,進一步提升上行載荷,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說明了我國在航天技術(shù)的融合上更加的強,這不,一也就是這樣,我國神舟二十號就多了一位神秘乘客。
神二十竟然“4名乘客”同飛,到底是誰?
由于我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wù),其實配置了3名航天員,這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航天員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杰3名航天員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

然而,在乘組問題上,這一次我國神舟二十號還有一位“神秘乘客”,所以,加起來就是“4名乘客”了,那這個神秘乘客是誰?

根據(jù)我國介紹,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它不是身著宇航服的航天員,而是一種被科學家稱為“生物界孫悟空”的渦蟲!看到?jīng)]?“生物界孫悟空”這有點強了,到底用來干什么的?
其實看到生物大家就知道了,肯定是進行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的確,這種生物也非常特殊,那就是這種僅有指甲蓋兒大小的生物,把它切成兩半,短短7到10天,兩段殘缺的身體竟能各自長出完整的腦袋和尾巴,哪怕切碎成無數(shù)小塊,每一塊都像擁有 “復活技能”般,拼出全新的個體!更驚人的是,這種“切片大師”的生命歷程已經(jīng)超過5.2億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看到這個介紹,我都很驚訝,居然有這樣的生物,其再生能力真的是太強了,而我國將其送到空間站,將通過研究渦蟲——然后進行研究人類細胞變化等問題,提出了不一樣的點,如果可以找到一些克服老化等研究數(shù)據(jù),那的確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
而且渦蟲和哺乳類動物有非常多的相似性,我們想通過對它的研究,還可以在人類相關(guān)疾病的克服等方面得到一些幫助,這就是其好處。

所以,這一次搭載的神舟二十號第四名“乘客”,將是我國在生物學或者醫(yī)學上研究的突破,這也是很多人說的空間醫(yī)學,必然也可以推動我國醫(yī)學較大的突破性推動,是好事情,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研究試驗,暫時沒有詳細披露,這就是基本情況。
當然,說到乘客數(shù)量,這也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我國新一代飛船也在研究之中,未來還可以坐上更多的航天員。
中國可重復飛船也快了
的確,現(xiàn)階段我國神舟飛船不具備可重復,而且只是坐3名航天員,但是我國新一代飛船也在加速研究之中,并且更加的強。

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都可以實現(xiàn)可重復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將大幅提升,可以帶上更多的上行載荷,同時,還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
所以,真期待我國可重復使用飛船早點到來,而從時間來說,的確也快了。
此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shè)計師楊利偉就說過,新一代飛船的返回艙進行了試驗,“很成功”,飛船預計在2027年至2028年間進行首次飛行。

看到?jīng)]?大家見到我國可重復使用,更大的飛船也就快了,未來我國就算是對空間站進行升級,那必然也可以滿足航天需求,那個時候,就算是不加上上行的一些“神秘乘客”,也可以做到4人,甚至“7名乘客”以上,這就是基本的情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