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兆基的治喪委員會名單一出,簡直刷爆了朋友圈,堪稱香港頂級名流的"朋友圈合影"。而最吸引眼球的,卻是那個缺席的名字——李嘉誠全家都沒來!這對打了半輩子"商戰(zhàn)"的老對手,連最后的道別都這么有戲劇性,比TVB拍的豪門劇還精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兆基的治喪名單,光是看著就讓人眼花繚亂。香港特首李家超親自擔任主任委員,中聯(lián)辦主任鄭雁雄、前特首董建華和梁振英擔任榮譽主任。三司司長全員上陣當副主任,立法會主席、行政會議召集人都來捧場。

說實話,這陣容連特區(qū)政府高官去世都未必能請到!三個特首同臺,這在香港政壇可是千年難得一遇的場景?。?/p>

商界名流更是豪華到讓人窒息——匯豐主席王冬勝、麗新集團的林建岳、東亞銀行李國寶、嘉華國際呂耀東……隨便拉出一個人來,都能在香港股市激起一陣波瀾。就連學(xué)術(shù)圈也不甘示弱,港大、中大、科大的校長全都到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在這份星光熠熠的名單上,有一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的缺席。

李嘉誠和他的兩個兒子,卻都沒有出現(xiàn)在治喪委員會名單上。

這對在香港商界斗了半個世紀的"雙李"組合,從地產(chǎn)大戰(zhàn)到股市爭霸,連退休都要前后腳(李嘉誠2018年退,李兆基2019年退),誰能想到最后連道別都玩起了"王不見王"?

不過說真的,這事沒網(wǎng)上傳的那么狗血。治喪委員會本質(zhì)上就像是個"追悼會簽到表",自愿報名參加,不來也不意味著有什么深仇大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看看治喪名單里那些豪門二代的陣容,簡直就是個高端社交場!

霍家兩兄弟齊上陣,

不過這也從側(cè)面證明了李兆基的人緣有多好。能在商海沉浮70年,讓一眾對手都來送你最后一程,這種成就可比賺幾百億還難得多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底,這份名單就是香港政商關(guān)系的活教材。

三個特首坐鎮(zhèn),三司司長抬轎,商界大佬集體站臺,學(xué)術(shù)界精英捧場,這規(guī)格已經(jīng)達到了官方最高的禮遇。難怪有人調(diào)侃,李老爺子的追悼會開成了香港精英圈的"入職考試",能擠進名單才算真正混進上流社會。

不過回顧李老爺子生前的貢獻——給汶川地震捐4億,給清華北大捐3億辦教育,這種跨界做慈善的格局,確實配得上這份殊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世紀葬禮最讓人感慨的,還是老派港商的體面退場。

不要求政府封路,不搞交通管制,兩天內(nèi)搞定所有流程,連靈堂都自備分流系統(tǒng),這種"不給社會添麻煩"的作風,在現(xiàn)在那些動輒封半個城舉辦婚禮的土豪群體里,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難怪網(wǎng)友說,看人家這喪禮辦的,既保住了豪門的體面,又贏得了社會的好感,這才是真正的豪門風范。

說到底,有錢人的體面不在于排場有多大,而在于分寸拿捏得有多準。李老爺子這最后一課,教的可都是做人做事的真本事。

看完這場香港頂級富豪的謝幕禮,我不禁在想:人生最后的旅程,或許不在于有多少人為你送行,而在于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記。李兆基走了,但他的商業(yè)傳奇和為人處世的智慧,會被這座城市長久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