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愛國流量”的時代,很多人微博簽名都寫著“寸土必爭,寸心不讓”,朋友圈轉(zhuǎn)發(fā)“國家面前無個人”的豪言。

只要一條國際新聞,就能迅速引爆他們的集體情緒,焚燒起萬丈紅心,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顆高速飛行的子彈,射向一切敢于“不愛國”的目標。

不過,那些在屏幕上拳拳到肉、口吐蓮花的“愛國人士”們,轉(zhuǎn)過身來,卻常常是生活中最尖刻、最冷漠、最令人窒息的人。

他們恨鄰居、罵同事、懟親人、吼孩子;他們對同胞的脾氣,比對外國敵國的仇恨還要生猛三分。

這些人一邊在微博上痛罵:“誰敢辱我祖國,必滅其族!”同時卻又一邊在現(xiàn)實里對公共事件的受害者嘶吼:“你怎么這么蠢,活該倒霉!”

送他們一句評價:熱愛祖國到要命,討厭同胞到發(fā)瘋。

據(jù)我觀察,越是網(wǎng)上愛國的人,越在生活中充滿戾氣。

從心理學角度看,愛國是一種低成本的道德投資。不用真正放棄什么,不必忍耐具體的人,只需在鍵盤上起舞,或者在心里立個flag:“我熱愛祖國!”

手指動一動,就能獲得這種最廉價的自我精神按摩——爽?。?/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下為“流量愛國者”們的一天:

早上出門,看到小區(qū)保安,皺眉:“這些人怎么這么蠢?”

中午吃飯,嫌外賣騎手慢了兩分鐘,怒罵:“國家怎么有這種廢物!”

下午開會,對同事說:“你這種智商怎么不去死!”

晚上刷手機,看到國際新聞,眼眶濕潤:“祖國強大,我驕傲得想哭!”

睡前發(fā)條朋友圈:“愿山河無恙,愿祖國永昌!”

評論區(qū)點贊過百,自我感動到熱淚盈眶,成功完成一天的道德自我按摩——睡覺!

但相比之下,愛一個具體的人就麻煩多了。

愛人這件事,需要忍耐、理解,需要一次次在瑣碎與不完美中咬牙堅持。這不是精神按摩,這是精神健身,還得流汗、疼痛,太苦太累了,沒性價比。

于是,這些人“聰明”地選擇了去愛一個抽象概念。

愛國的他們,口頭上說著“人民萬歲”;但現(xiàn)實中,他們開車加塞、排隊亂擠,處處喜歡和“人民”爭個你死我活。

其實,這種“遠愛近恨”的癥狀,在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里早有伏筆。

春秋戰(zhàn)國時,墨子就痛心疾首地喊著“兼愛無差等”,要我們一視同仁地去愛一切人。然而,幾千年下來,這微弱的理想主義小苗被現(xiàn)實踩得連根須都不剩。

儒家的親疏有別之愛倒是更貼合實際,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學了個四不像。

在他們看來:“小家可棄,大義當前;親人可嫌,天下為重”。聽著豪氣沖天,實則是一種偽超然——自己處理不好三尺家庭小事,卻要空手摘星,動輒談拯救國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個體主義一向稀薄,“家國一體”的觀念根深蒂固??墒?,一體歸一體,責任并沒有細細鋪開。很多人的情感系統(tǒng)里,從來沒學會如何去愛具體的人。

他們習慣了崇拜一個抽象的、完美的集體對象,卻厭惡與自身處境太過相似的人——因為那提醒了他們自己的卑微、無能、焦慮、失敗。

正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輸了一場架,就自我安慰說:“兒子打老子,不算打。”類似地,“偽愛國者”罵完家人朋友,心里一拍大腿:“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熱愛祖國!”

至于怨氣沖天的家庭氛圍,那孩子在咒罵中成長的精神廢墟,算個屁。

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對大國大民族的認同,是一種精神鴉片,能暫時止痛。尤其是當個人生活不如意、工作受挫、情感破碎時,他們亟需一個更大、更強、更不可批評的對象,來托舉起自己萎縮的自尊。

愛國,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他們的心理機制通常如此:

失敗?沒關(guān)系,我是偉大民族的一份子。

窮困?沒關(guān)系,祖國強大,我沾光。

沒人愛?沒關(guān)系,我還有國家疼我。

在這種情感寄托下,身邊的人變成了一個個礙眼的提醒——提醒他們自己并不幸福、并不強大、并不被理解。他們當然不喜歡這些提醒,于是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易怒,只在宏大的敘事中獲得喘息之機。

但說到底,真正偉大的愛國者,往往是從具體的人開始練習愛的。

你對餐廳服務員好言好語,才是愛國;你耐心對待孩子,才是愛國;你不要對外賣員趾高氣昂,才是愛國;你關(guān)注社會弱勢群體并且為他們發(fā)聲,才是愛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家不是抽象的圖騰,它是14億活生生的人的集合。

連最微小的關(guān)懷都做不到的人,開口閉口談愛國,無異于說自己要練成天下第一武功,卻連彎腰撿刀都嫌麻煩。

古人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反過來的順序——沒有修身齊家,就妄想治國平天下,最后只能變成嘴炮大師。

所以,那些動輒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國強”之類大字海報、卻連樓下大媽賣菜找錯了三毛錢都能當場暴怒的人們,建議這些人想想,賣菜大媽究竟算不算你的“同胞”?

據(jù)我觀察,那些人口口聲聲的“同胞”僅限于網(wǎng)上,而現(xiàn)實中的人,在他們眼中都是游戲中的NPC罷了。

而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那些默默愛著身邊人的人。他們或許不擅長大聲疾呼,卻用小小的溫柔、點滴的耐心,在為這個國家鋪墊最堅實、最溫暖的底色。

還有那些指出社會問題的勇敢者,他們用自己的良心和勇氣,促進這個社會的進步。他們不是因為“恨國”而指出問題,反而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祖國了。

最后一句送給熱愛祖國但不愛身邊人的“偽愛國者”們:

"愛抽象的祖國很容易,但愛具體的同胞很難。真正的勇士,不會總在朋友圈里振臂高呼,只會在煙火人間中默默散播悲憫與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