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小編將每日為您帶來精彩內容,希望您不要錯過哦~
4.8億年的晶花池原本是大自然的“饋贈”,卻被一女子赤腳踩踏拍照。
事后地質專家無奈表示,涉事區(qū)域的生態(tài)已經崩潰,其行為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
這位女子究竟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

事情經過
據大象新聞4月28日的報道,一段視頻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
在視頻里,一名女子竟毫無顧忌地赤腳踏入一片潔白無瑕的結晶池內,而后更是堂而皇之地坐在那閃耀著光澤的白色結晶上,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留念。
經了解,這片宛如夢幻之境的白色結晶地,位于貴州道真縣,乃是一片珍貴無比的奧陶紀晶花池。

走進這里,仿佛踏入了一個地質的奇幻世界。池底鋪滿了乳白色的透明穴珠,顆顆晶瑩剔透,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珍寶。
池壁之上,有著類似山河走勢般的沉積物,在燈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柔和而迷人的淡光,整個洞穴都被烘托得異常美麗,宛如仙境一般。
可人們不禁要問,這名女子究竟是誰?又為何會出現在這本應受到悉心保護的洞穴之中呢?

據該女子自己陳述,她乃是該縣招商考察隊的一員。就在4月27日這一天,她隨著考察團一同進入了這個神秘的洞穴。值得一提的是,全程都有所謂的“專業(yè)人士”相伴左右。
或許考察隊起初也意識到了洞穴的特殊性,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當他們抵達晶花池核心區(qū)域時,卻做出了如此讓人氣憤不已的舉動。
就如同視頻中所呈現的那樣,只見女子悠然自得地脫下鞋子,然后大搖大擺地赤腳踩入了這片充滿未知與神秘的池子里。

仔細一看,女子的腳趾甲上還涂抹著鮮艷奪目的指甲油,隨后她便在這池子里隨心所欲地擺出各種姿勢,盡情拍照,似乎全然忘卻了自己此舉將會給洞穴生態(tài)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事后,女子解釋稱,自己是因為政府招商才被引來的商客,此次進入洞穴是為了進行開發(fā)前期的考察工作,而且事發(fā)當時,這已經是她第四次踏入這個洞穴了。
而當地文旅局后續(xù)也證實了女子的這一說法。
女子還表示,她們去的是洞穴很里面一個未知區(qū)域,需要穿越一個黑暗的地帶,在穿越這片地帶前,她們一行人全都脫鞋進入了。
她還揚言,要進入洞穴肯定會對里面的生態(tài)造成一定的破壞的。

不可逆的“破壞”
據了解,2025年4月12日,一支科學考察隊發(fā)現了此洞穴。該洞穴內保存著全球罕見的 那么,什么是奧陶紀晶花池呢? 池壁是鈣膜晶錐,穹頂垂掛著百余米高的純白色鐘乳石,共同構成震撼的自然景觀。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洞穴在發(fā)現僅15天后,一個所謂的"招商考察團"就造成了嚴重的生態(tài)破壞。 據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委會專家介紹,進入此類洞穴最基本的專業(yè)準則是"不踩水"。因為人體攜帶的油脂、指甲油等化學物質,會嚴重破壞沉積物歷經萬年形成的化學平衡。 踩一下就破壞了? 在特定的地質環(huán)境中,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生態(tài)平衡。其中,沉積物的表面覆蓋著一層微生物膜,這層微生物膜與沉積物處于共生狀態(tài),共同維持著當地的生態(tài)穩(wěn)定。 然而,當有女子赤腳踏入池子時,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女子皮膚上攜帶的細菌以及油脂,會隨著她的踏入滲入到池水之中。這些外來物質的介入,會對原本平衡的微生物群造成影響,導致微生物群失衡。 不僅如此,沉積物中所含的碳酸鈣膜本身十分脆弱。而人體汗液中帶有的酸性物質,在與碳酸鈣膜接觸后,會加速其溶解過程。 地質專家針對這一現象表示,一旦這層至關重要的膜遭到破壞,沉積物的生長將會停止,甚至可能會出現逆向風化的嚴重后果。 目前,為了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該洞穴已被封閉。 專家經過對事發(fā)現場的仔細勘探,發(fā)現該區(qū)域的鈣化沉積物已經出現了皸裂痕跡。這一跡象表明,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出現了問題,是生態(tài)崩潰的前兆。 發(fā)生這種事,著實令人感到無比惋惜。在這件事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自然遺產開發(fā)與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 一方面,當地出于發(fā)展經濟的考量,積極進行招商引資,期望借助相關資源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 另一方面,地質遺跡奧陶紀晶花池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它是大自然歷經4.8億年留下的珍貴“記憶”,承載著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其價值遠遠超出了商業(yè)財富的范疇。 倘若因為過度開發(fā)而對這一遺跡造成破壞,那無疑是得不償失的,所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這樣的矛盾并非個例。 比如吉林松原曾出現女子踩踏博物館藏品的事件,還有游客在長城上刻字等不文明行為,人們對各類遺產的損壞現象一直沒有停止過。 這件事猶如一記警鐘,敲響在我們心頭。在追求經濟發(fā)展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找到自然保護與開發(fā)的平衡點,始終懷揣著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之心,尊重它們的價值和意義。 希望此次事件能夠引起更多人對自然遺跡保護問題的關注,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守護好這些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珍貴饋贈。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我,感謝您的支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