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4月28日報道 據(jù)路透社4月2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3日表示,美國大幅加征關稅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將推動全球公共債務在2030年左右達到全球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的近100%,超過新冠疫情時期的水平,這是因為經(jīng)濟增長減速和貿(mào)易放緩使得各國政府預算吃緊。
IMF最新的《財政監(jiān)測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將增長2.8個百分點,達到95.1%。報告稱,這一上升趨勢可能會持續(xù)下去,到2030年,全球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將達到99.6%。
全球公共債務與GDP之比曾在2020年達到98.9%的峰值,這是因為當時各國政府為緩解新冠疫情影響而大量舉債,與此同時產(chǎn)出萎縮。在之后的兩年中,公共債務與GDP之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但隨后一直在緩慢回升。最新的預測顯示,回升速度正在加快。
IMF在報告中表示:“美國宣布了大幅加征關稅的政策,其他國家宣布了反制措施,還出現(xiàn)了異常高的政策不確定性,這些都在導致前景惡化和風險加劇?!?/p>
報告還表示,各國政府將更加難以權衡,因為國防開支需求增加、社會支持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還有償債成本上升,政府的預算緊張。
報告稱,預計各國政府2025年的年度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平均為5.1%。2024年該數(shù)字為5.0%,2022年為3.7%,2020年為9.5%。
各國的預算前景是基于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jīng)濟展望》中對今年全球GDP增長2.8%的“參考性預測”,其中包括了截至4月4日的關稅情況。如果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提高美國征收的關稅,且其他國家采取反制措施的話,全球經(jīng)濟和財政前景都將惡化。
到2027年,在嚴重不利的情況下,全球債務與GDP之比可能會升至117%以上。嚴重不利的情況指的是“由于關稅增加和經(jīng)濟增長前景減弱,收入和經(jīng)濟產(chǎn)出的下降幅度大于目前的預測”。
IMF表示,如果債務與GDP之比達到這一水平,將是二戰(zhàn)以來的最高水平。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對路透社記者說,大部分債務增長集中在較大經(jīng)濟體。他補充說,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IMF成員國的債務增長速度快于疫情前,而這些成員國加在一起占全球GDP的80%左右。
報告指出,仍在不斷加大的壓力可能會推高政府的社會支出需求,尤其是在貿(mào)易沖擊可能帶來嚴重影響的國家,這可能會推高政府支出。
加斯帕爾說,美國和其他較富裕國家的對外發(fā)展援助一直在減少,延續(xù)了近年來的趨勢,這使得一些國家可能面臨更多困難。
IMF預測,美國未來兩年的年度預算赤字與GDP之比將略有改善,2025年和2026年將分別降至6.5%和5.5%,2024年這一數(shù)字為7.3%。根據(jù)已宣布的關稅措施,美國將收取更多的關稅,由此帶來的收入增加和美國產(chǎn)出的持續(xù)增長,兩者結合在一起使得預算赤字下降。
但以上有關美國的預測是基于共和黨在2017年通過的減稅措施將如期在今年年底到期的假設。特朗普政府希望延長減稅措施期限,預算專家表示,這將使美國債務在未來10年增加約4萬億美元。
盡管壓力增加,但IMF仍堅持建議各國優(yōu)先考慮削減公共債務,這將有助于建立財政緩沖,以應對未來的經(jīng)濟沖擊,而這么做需要有技巧的政策平衡。
IMF表示:“政府預算空間有限的國家應實施漸進和可信的財政整合計劃,并允許失業(yè)救濟金等自動穩(wěn)定工具有效發(fā)揮作用。任何新的支出需求都應該通過削減其他方面的支出或增加收入來抵消。”(編譯/胡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