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發(fā)帖,離了大譜!小紅書高三學生求助:離高考還有五周左右,我要不要參加媽媽的葬禮?底下評論區(qū)竟然很多人同情她不要去和不敢去。很難想象,這也是需要思考和考慮的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紅書上一個高三學生,她媽媽二月底進了ICU,情況惡化而離世,但是她高考臨近,還有五周左右時間,在小紅書上求助大家,要不要去參加媽媽的葬禮。

這本不應該考慮的事情,離高考還有五周,還有時間的。其實去不去參加葬禮,她的母親都已經走了,她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也騙不了自己的。去參加了,沒有遺憾,而且可能也是一種心理排解。不去的話,她在以后的日子里(包括但不限于高考前甚至考場上,可能會伴隨一生)可能常常會無限懊悔為什么沒有送母親最后一程。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我們來看看該博主提供的信息。這是一高三學生的發(fā)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發(fā)帖有點長,該學生花很大篇幅講述了母親生病治療的過程,以及自己內心的變化。但是核心要點,就是母親即將要走了,父親要帶媽媽回老家,葬禮計劃也安排在老家。這個孩子居然有些害怕這種場合,以即將高考為借口,想就此逃避。然而,內心又在煎熬痛苦,怕自己的母親恨她。

我們來看看這段話:

直到前幾天爸爸說要和我說件事情,說媽媽轉院后身體情況也還是每況愈下,商量著趁媽媽還有最后一絲氣,要帶媽媽回老家安葬。他考慮到高考迫在眉睫說讓我留在學校復習也沒關系,但還是尊重我的想法,所以來問問我。
我當時有點哽咽住了,沒想到我真的要在十八九歲的年紀面對這種事,我下意識還是想選擇逃避。不參加葬禮的話未來大不了寬慰自己說媽媽只是出了一趟很遠很遠的遠門,或者我和媽媽生活在雙方都剛好彼此錯過的時空里所以才見不到對方。
于是我和爸爸說到時候辦葬禮的話瞞著我吧,扯謊去書店復習出門后,我找了個沒人的空地吹了好久的風,但是最后也沒吹清醒。
其實我現在又有點后悔了,我怕我媽媽恨我,連最后一面都沒去看她,但我又有點擔心我消化不好直面親人的死亡。#高考沖刺

我們細品這段話,這個孩子似乎是還沒有能夠有心理承受能力來正視死亡,其實和高考關聯(lián)不大。

對此,有網友認為,她害怕離別而已,她怕參加了葬禮,再也見不到了。不參加可能覺得出個遠門見不到了,她還是個孩子,不要太苛責。

有網友分析,可是爸爸的原話是趁媽媽還有一口氣,說明媽媽還沒斷氣啊?;乩霞乙膊恢滥芑钜恢苓€是兩周還是三周,所以這真的不是,要不要參加葬禮的問題。如果確定落葬日期,就不用考慮這些了。

有網友直言,高考而已,將來這個孩子就會明白,高考真的只不過是人一生中一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罷了,以后會有太多比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高考而猶豫,只能說前面的傷心難過也不一定是真的。有那么傷心難過,不過是在為不想去,做鋪墊而已。

  • 母親要走了,從人文倫理道德的角度,毋庸置疑,作為女兒,陪伴母親走完最后一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這名女孩猶豫了,因為18歲的她,還未能接受這種死亡,甚至也包括葬禮。

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可原諒。作為父親,反而應該明確態(tài)度,這個過程,作為女兒要全程參與,面對死亡,正視死亡,也是人生一場必要的教育課。

只有真正經歷和面對了死亡,人才會珍惜當下,珍惜自己,珍惜身邊人。這是在學校教室里無法教育和體會得到的。

對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