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燭愿

走近你,
我便走近光,
走近高山流水的古琴曲……
“山中石多真玉少”,生命中總有一些相遇,宛如暗夜星火,點亮靈魂的蒼穹;又如在荒蕪的曠野中,邂逅一株帶著晨露的薔薇。于我而言,與恩師李巨懷先生的相識,恰似這般珍貴的機緣。
這份遇見,讓我在追尋光的道路上,逐漸明晰生命的方向與意義。知遇之緣彌足珍貴,而我何其有幸,能與先生相遇。
十余年來,我將這份遇見視作生命中最美好的珍藏,不敢輕易言說。只因這份美好太過深邃厚重,如同一壇多年的佳釀,我深知自己的言語難以描繪出它萬分之一的醇厚、澄澈與清甜。

直到觀看電影《書房溝》,那熾熱的情感如漲潮的海水,一波接著一波,不疾不徐地漫上心岸,我忍不住拿起了筆……
“一本《書房溝》,半部寶雞史!”2025年3月22日,當恩師李巨懷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書房溝》在北京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金雞百花影城舉行首映禮成功的消息傳來,我眼眶一熱,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這淚水,飽含著對這部承載寶雞記憶與民族精神佳作的驕傲,更蘊含著一種深深的感動。這份驕傲,如同看見自家屋檐下掛滿金燦燦的玉米,滿是豐收的喜悅;這份感動,恰似山間縹緲的霧氣,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李老師在書房溝的田間地頭,深一腳淺一腳地丈量著這片土地;又仿佛看到他在書桌前伏案疾書,將寶雞大地的風云變幻、人情冷暖,化作一個個飽含深情的文字,躍然于稿紙上。
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一場盛大的煙火在寶雞上空絢麗綻放,聽到寶雞大地為這部屬于家鄉(xiāng)的電影歡呼喝彩。很快,全國30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好評如潮水般涌來,熱烈的反響恰似春天里漫山遍野盛開的繁花。

4月19日上午,《書房溝》寶雞首場公映觀影儀式在寶雞西建影城舉辦,我再次熱淚盈眶。淚水模糊了雙眼,無法掩蓋心中的激動與感慨。
影院里座無虛席,大家懷揣著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熱愛、對民族精神的敬仰,從四面八方匯聚于此。
在我眼前,家鄉(xiāng)的厚重歷史與民族精神,化作一道道璀璨的光,通過光影藝術(shù)投射在電影屏幕上,如金色絲線,編織著寶雞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這不僅是一部電影的上映,更是家鄉(xiāng)文化的盛大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深情吶喊,它召喚著每一個寶雞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那聲音溫柔而堅定,似母親呼喚孩子歸家。

電影屏幕上,一幅幅凝重廣闊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宛如西府風情長卷,將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府大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滄桑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月19日至26日,《書房溝》在寶雞三家影院公映,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啊稌繙稀房戳藳]?”“咱寶雞人終于看上了咱寶雞本土的電影啦!”“被感動到?jīng)]?被震撼到了沒?”成為寶雞人熱議的話題。

我妹毛毛帶著6歲侄女觀影,當秋蟬為家孝擋下致命一槍,緩緩倒在家孝懷中時,影院里安靜得能聽見針落地的聲音。天真無邪的侄女撲到媽媽懷里,哭得一顫一顫,毛毛妹妹更是淚流滿面。
剛出影院,毛毛便撥通我的電話:“姐姐,《書房溝》是唯一一次我看完電影后就下單想買的小說,我要再細細咀嚼一番。”
所幸,我的枕邊書里就有恩師的多部著作《老牲》《沒有波長的陽光》《清水河》《信言集》《今晨心言》《今晨心語》《書房溝》,正好可以送妹妹一本《書房溝》。
而我,除了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打動,更被從書房溝走出的這位漢子的精神深深感動。

我與恩師的緣分,始于他創(chuàng)作《今晨心語》期間。這部收錄99篇隨筆的作品,是他出版《書房溝》后的又一力作。
那時,李老師每日清晨早早起床,喝一杯咖啡,上班前隨筆一篇。當時還沒有微信,他將隨筆發(fā)在QQ上,我如一只小蜜蜂,沉醉于他文字織就的花海。他的文字似山間潺潺溪流,清澈靈動,流淌著生活的智慧。我?guī)缀趺孔x必評,他每評必回,就這樣,我走進了他的文友圈。
李老師創(chuàng)辦的國學研究會,文化大咖云集。每次參加研究會活動,我興奮緊張又激動。李老師待人如春日暖陽,把溫暖的光均勻地灑在每個人的身上。他不以社會身份論人,他認為真誠和良善,才是最純粹、最美好的品質(zhì)。
在國學研究會2018年會上,評選的十位優(yōu)秀成員里竟有我的名字。幾百位文化名人匯聚一堂,我自覺如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這份殊榮讓我難以置信。
我私下向李老師表達疑惑,他回復(fù)說:“不說別的,就你十余年如一日堅持兒童詩教這一件就足夠了,你成就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當之無愧?!蹦且豢?,我仿佛看到無數(shù)孩子在我播下的詩教種子中,綻放出燦爛的花朵。
那時,我生命中的第一位恩師— —我敬愛的爸爸還在世。我滿心歡喜地將榮譽證書捧到他面前,爸爸爽朗一笑:“多好!前方又亮起一盞燈,保持這份熱愛,向著光一直走下去!”于是,我認定李老師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位恩師。自此,無論遭遇何種困境,我都微笑前行,因為前方有道光。
追隨這道光,在詩教的道路上,我堅定地前行。盡管曲高和寡,同行者寥寥,但心中有光,我便不覺孤獨。

電影《書房溝》在寶雞公映的次日,我負責的植物園社區(qū)小桔燈志愿服務(wù)隊與寶雞植物園、植物園社區(qū)三方聯(lián)合主辦“雛鳳清聲誦經(jīng)典 青衿詠志傳國風”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李老師不顧勞累前來助興,他高山仰止的品質(zhì)令我深受感動。
世界讀書日,我邀請同仁與植物園社區(qū)小桔燈點燈人一同觀影《書房溝》。盡管深知李老師忙碌不堪,但我還是忍不住邀請他到現(xiàn)場。
影廳無一虛位,電影開場前,李老師環(huán)顧四周,看到觀眾中有大朋友、小朋友,感慨萬千。他圍繞閱讀、傳承、美好、健康成長等話題,言辭懇切地分享感悟與期望,字字句句飽含深情。
感謝恩師一路引領(lǐng),在詩教之路上,雖山高路遠、水闊流長,但因心中有一道光,我將繼續(xù)如一只執(zhí)著的鵑鳥,上下而求索……
作者簡介:

郭曉娟 微名燭愿
國家圖書館閱讀指導師
寶雞市國學研究會理事
陜西省孔子學院理事
寶雞市書香協(xié)會會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