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是上市公司披露年報的最后截止時間,俗話說“丑媳婦早晚見公婆”,業(yè)績好的公司很多早早就披露了財報,業(yè)績差的、暴雷的公司往往拖拖拉拉直到最后時刻才把業(yè)績真相公之于眾。

凈利潤上漲,股價卻跌停

4月27日,被視為中藥板塊大牛股的東阿阿膠公布了最新財報。不過這不是2024年年報,而是2025年一季報。

先看下數(shù)據(jù):

當季,東阿阿膠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7.19億元,同比增長18.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25億元,同比增長20.25%;實現(xiàn)扣非凈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26.69%;基本每股收益0.6615元;期末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82.35億元。

按理來說,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凈利潤增速20%以上的財報即使不算大利好,也算個中小利好。

但放到東阿阿膠身上卻成了利空,4月28日一開盤,東阿阿膠就跳空低開,隨后一路走低,并于當天下午封死跌停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阿阿膠全天成交金額為16億元,是平時的數(shù)倍。鑒于東阿阿膠是基金重倉股,有理由相信,機構們在大舉出逃。

盤后的龍虎榜顯示,機構席位在集體賣出,每家至少凈賣出5000萬元以上,多的兩家都凈賣出超過1億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兇狠了,拋盤如潮水,怪不得跌停!

4月29日,東阿阿膠再度下跌超過2%,全天成交超過9億元,成交額依然比平時多不少。

東阿阿膠一季報表面看起來不錯,那么是不是機構們看到了其中隱藏的問題,才如此大舉砸盤?

與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都增長20%以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阿阿膠一季度的現(xiàn)金流出現(xiàn)明顯惡化。當季公司經(jīng)營活動現(xiàn)金流凈額為-3.04億元,同比大幅度下降147.63%。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營收增長,但現(xiàn)金流惡化,如此嚴重的反差,反映出公司銷售回款能力在大幅弱化。

2025年一季度,東阿阿膠的應收賬款從2024年末的0.79億元躥升至5.41億元,增幅高達583.32%。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公司方面稱,這是為加速推廣男性滋補品牌,使用授信額度發(fā)貨,新增了應收賬款。

從邏輯上來說,應收賬款的迅速增長可能會導致現(xiàn)金流的惡化,進而影響企業(yè)正常運營。事實上,東阿阿膠一季報的應收賬款和現(xiàn)金流變動情況正好符合這種邏輯。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大搞“賒銷”來增加營業(yè)收入,就會讓應收賬款增加,這有美化收入、掩蓋真實經(jīng)營質量的嫌疑。當然,筆者這里沒有任何認定東阿阿膠就是美化收入的意思,只是講一下其中的會計學邏輯。

業(yè)績股價遭遇雙殺,后遺癥重演?

在東阿阿膠的股吧里,有網(wǎng)友認為,這是授信額度造成的錯殺恐慌,股價必創(chuàng)新高。

也有網(wǎng)友擔心,這么多應收賬款說明公司在大面積鋪貨,擔心賣不出去貨最后無法收回資金,重演老秦時期的歷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秦”是東阿阿膠前總裁秦玉峰,他出生于1958年,自2006年4月起,擔任東阿阿膠總裁,2020年1月退休卸任。

其實早在2004年,華潤集團就入主了東阿阿膠,但由于種種原因,東阿阿膠的實際管理權一直被原“東阿系”人馬掌控。

秦玉峰執(zhí)掌東阿的十幾年時間里,做的最著名事情就是不斷給產(chǎn)品提價,12年里漲價多達17次,不到一年就漲一次。阿膠塊的零售價從最開始的80元/斤暴漲到2700元/斤,漲幅超過34倍。

漲價,讓很多人產(chǎn)生了買東阿阿膠就是有面子的心理,東阿阿膠由此知名度越來越高,跟片仔癀的護肝片一起,被譽為“藥中茅臺”。

漲價,還讓東阿阿膠業(yè)績大增。

2006年-2018年,東阿阿膠營收從11億元增長到73億元;凈利潤從1.5億元增長到2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5%。公司市值也節(jié)節(jié)攀升,成為A股著名的“超級大白馬”。

東阿阿膠連年漲價,一大原因是原材料驢皮由于國內活驢數(shù)量連年減少,導致價格飆升,東阿阿膠只能通過漲價的方式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但2018年,一切都變了,漲價多年的東阿阿膠,由于價格幾乎成了奢侈品,超出太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導致需求疲軟,存貨大量積壓。

為了對沖銷量下滑的情況,東阿阿膠在2018年大幅放寬了信用政策,向經(jīng)銷商大舉賒銷,造成當年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jù)同比激增127%,合計達到24.07億元。

但就算這樣,2018年東阿的阿膠塊銷量依然同比下降11%。

當年,東阿阿膠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shù)從21.75天飆升至34.51天,說明公司對下游經(jīng)銷商的回款能力明顯惡化。

2019年一季度,東阿阿膠的應收賬款進一步攀升至28.16億元,同比暴增了62%,現(xiàn)金流凈額也由正轉負,經(jīng)營性現(xiàn)金流為-3.88億元,資金壓力大增。當季,東阿阿膠的凈利潤更是同比暴跌35.48%。

2019年,東阿阿膠一舉虧損4.44億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阿阿膠的股價自然也備受沖擊:2018年,跌幅超過37%,2019年2、3季度又暴跌近39%。

因此,現(xiàn)在一些投資者擔心東阿阿膠2018年應收賬款激增帶來的“后遺癥”重演,也不無道理。

一度重回大牛股,基金跑得比散戶快

任何公司用大舉賒銷方式?jīng)_刺營收增長,理由或許是出于無奈,或許是為了一時業(yè)績好看,但終究是一種短視行為,持續(xù)性都會存疑。這種模式值得警惕,帶來的負作用不可不防。

其實,東阿阿膠也反思過這種方式。2019年股價暴跌之后,公司轉變策略,不僅終止了提價策略,還在2019-2023年連續(xù)5年進行了降價,并控制發(fā)貨量、壓縮渠道庫存。

這也取得了良好效果,2023年產(chǎn)品的庫存比2019年減少了近一半,產(chǎn)品渠道更加健康。

2022年4月-2024年5月,大約兩年的時間,其股價從22.83元漲到歷史新高的69.98元,漲幅高達206%,重回“白馬股”行列。

當然,這期間的股價上漲也有2022年之后,東阿復方阿膠漿產(chǎn)品被納入醫(yī)保后帶來銷售額大漲等因素。

回顧東阿阿膠過去幾年的歷史,股價大漲的重要因素在于壓縮渠道庫存,股價暴跌的重要因素在于庫存激增、應收賬款飆升。

分析東阿阿膠這種表面上是中藥板塊,實際上是快消品板塊的公司,更重要的不是看營收、凈利潤,而是看現(xiàn)金流、存貨。

這種邏輯基本適用于分析一切食品飲料類、醫(yī)美化妝品類、白酒類、中藥類等公司。這些行業(yè)的頭部公司基本都是基金重倉股,一有現(xiàn)金流方面的問題,它們跑得比散戶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