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男人女人,善待枕邊人,就是善待自己。

少年夫妻老來伴,攜手相憶話夕陽。

古語有言:“久病床前無孝子?!?/strong>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身邊圍著親戚朋友,兒女繞膝,老了總有人照料。

然而,當你真正步入暮年,身體日漸衰弱時,才會深刻體會到孤獨與無助。

那些曾經(jīng)熱鬧的交談,那些歡聲笑語的日子,仿佛都隨著歲月而遠去。

人這一生走到最后,能陪你安度晚年的,不過是身旁的那個人。

親戚再親,不可過分依賴

《增廣賢文》有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strong>

親戚之間的情分,終究繞不開人情冷暖。

當你風光無限時,親戚們或許會對你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但當你一旦落魄,需要有人伸出援手時,他們往往會避之不及,生怕被你拖累。

親戚間并非沒有真情,只是在現(xiàn)實的考驗面前,這份情分往往顯得脆弱。

戰(zhàn)國時期,蘇秦早年窮困潦倒,連親嫂子都嫌他沒用,當面摔碗罵他沒出息。

他咬牙苦讀,后來成為六國的丞相,回鄉(xiāng)時嫂子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他問道:“從前你對我愛答不理,如今怎么這般恭敬?”

嫂子諂媚地說:“如今你地位高,錢也多??!”

蘇秦發(fā)達時身邊門客云集,連昔日冷眼相待的族親都爭相獻禮。

后來蘇秦病重將死,六國的親戚竟無一人來探望,只有老妻守在榻前。

他咽氣前苦笑著對妻子說道:“你我夫妻一世,方知真情不過眼前人?!?/p>

古人云:“門前拴著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

親戚的情分,大多跟著利害關系走。

當你身處順境,擁有權勢和財富時,親戚們或許會爭相與你親近。

但是失勢之時,親戚們或許就會對你冷淡疏遠,甚至落井下石。

這種基于利害關系的親情,注定無法長久。

人活一世,可以珍惜與親戚的情分,但不要對親戚抱有過高的期望,更不可過分依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朋友再好,也會漸行漸遠

老話說:“同船過渡都是緣,一朝靠岸各東西”

朋友的情分,經(jīng)不起世事搓磨。

年輕時稱兄道弟,老了各有各的難處。

生活的現(xiàn)實讓朋友無法像年輕時那樣隨心所欲。

珍惜與朋友之間的情誼,但也要明白,人生的路上,最終能陪伴我們走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朋友。

唐朝年間,江西曾有位綢緞莊周老板,年輕時交游廣闊,五十大壽時擺了二十桌宴席。

城里的富商、外地的同行,甚至江湖上的朋友都來捧場。

周老板六十歲那年中風偏癱,臥床動彈不得,于是讓伙計去請昔日摯友到家中敘舊。

有人推說收賬繁忙,有人捎來五兩銀子便再無音訊,更有人閉門不見。

從前朋友遍及四海,如今竟無一人肯上門探望。

臘月寒風里,周老板獨自蜷在榻上咳血,幽恨地說:“我這一生最相信兄弟義氣,到老才終于明白,朋友終究是靠不住的?!?/p>

經(jīng)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strong>

朋友或許曾一起歷經(jīng)風雨,共渡難關。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各自的家庭和事業(yè)逐漸占據(jù)了生活的重心。

當你需要幫助時,他們或許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及時趕到,甚至會因為生活的忙碌而漸漸疏遠。

人到中年,應當珍惜與朋友相處的每一刻,但也要學會接受友情的漸行漸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兒女再孝,難免有心無力

《禮記》有言:“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可再孝順的兒女,也架不住日子艱難。

即便他們心中滿是孝順,也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尤其是當老人需要長期照顧時,兒女們可能無法全天候陪伴在側(cè)。

他們不是不孝,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各種無奈讓他們分身乏術。

作為父母,也要理解兒女的難處,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和適應。

明朝年間,松江府有位陳老太,兒子是縣衙小吏,每日天不亮就去當差。

老太中風癱瘓后,兒子辭了差事回家照顧。

結(jié)果全家斷了生計,兒媳天天摔鍋砸碗罵人,家里鬧得雞犬不寧。

兒子沒辦法,咬牙把老太背到縣衙門口,跪著哭求道:“我娘養(yǎng)我一場,我不能餓死她,求大老爺給條活路!”

縣令見此情景,心有不忍,特許他背著母親當差。

從此兒子審案,老太就在堂后草席上躺著,兒子下鄉(xiāng)收稅,就用獨輪車推著老娘走。

不到半年,兒子累得病倒在床,咳血不斷。

陳老太哭著求兒子說:“兒啊,娘活著拖累你,死了才能讓你過安生日子??!”

最終陳老太兒子在過度勞累下患重病,不久便離開人世。

陳老太悲疾交加,終至不治,很快也追隨兒子而去。

《孟子》中講:“父母于子女,不可責全求備?!?/p>

父母對兒女在養(yǎng)老上的期望,往往過高,但兒女們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負擔。

在現(xiàn)實的重壓下,他們或許無法完全滿足父母的每一個需求。

這并非是他們不愿盡孝,而是生活的重壓讓他們難以兩全。

真正的孝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給予父母最好的照顧和陪伴。

人到中年,應當學會體諒兒女的難處,不要給他們過多的壓力。

唯有老伴,才是最終的歸宿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攜手相憶話夕陽。”

這世上,只有那個和你吵了一輩子、煩了一輩子的人,才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不離不棄。

從青絲到白發(fā),從朝陽到夕陽,老伴是那個陪你走過最長歲月的人。

或許曾為生活瑣事爭吵,會在一些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

但到晚年,這些爭吵和分歧都化作了彼此間的理解和包容。

珍惜夫妻間的情分,好好對待那個陪你走過風雨,走過歲月的人。

清朝年間,商人宋載訓晚年因病臥床。

其妻王氏本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卻毫不嫌棄,每日親自為他擦洗身體。

某次,宋載訓不慎失禁,弄臟了被褥。

王氏一邊收拾一邊輕聲念叨說:“年輕時你為我畫眉,如今我為你換尿布,算是扯平了。”

臨終之際,宋載訓想吃牡丹餅,年逾七十的王氏帶著丫鬟遍尋集市而不得,最終親自琢磨調(diào)配餡料,親手制作了花餅。

宋載訓品嘗著妻子用心做的花餅,感動至深,說道:“來世,我們再做夫妻?!?/p>

古語有云:“夫婦和而后家道成?!?/strong>

老伴的情分,是幾十年熬出來的。

只有彼此珍惜,相互扶持,才能讓這份情分在歲月中愈發(fā)珍貴。

回首往昔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愛,不是激情四溢的浪漫,而是平平淡淡的相守。

這份相守,經(jīng)得起歲月的考驗,耐得住生活的瑣碎,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經(jīng)云:“同船共渡是五百年修來的緣。”

能與老伴攜手共度余生,是前世修來的緣分。

在漫長的歲月里,老伴是那個愿意與你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的人。

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言辭,但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次默默的陪伴,都是深情的體現(xiàn)。

總結(jié):

父母會先我們而去,兒女會有自己的生活,人到晚年才明白,最靠得住的人,是攜手一生的枕邊人,其他都是浮云。只要能夠善待伴侶、富養(yǎng)自己、守住健康,人生雖平淡,有味也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