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場滿月宴正在浙江溫州一家酒店舉行,宴會上眾人歡聲笑語,為剛出生的寶寶送上祝福。

突然, “啪”的一聲嚇了大家一跳,原來是公公李師傅,一巴掌扇在了兒媳阿娟的臉上。

阿娟抱著襁褓中的孩子,被這一巴掌打得眼含淚水,滿臉驚愕,而李師傅,此時正滿臉怒容,嘴里還喊著:“我李家的香火不能斷!我不能被人笑話!”
阿娟既委屈又憤怒地喊道:“我長這么大,我爸都沒打過我,你憑什么打我?!”

“我孫子本來天經(jīng)地義姓李,你為何要改成你的姓姓張?你為何只把我孫子改姓,孫女卻不改姓?分明就是要斷我香火!不打你打誰?”公公李師傅怒吼道。
阿娟說道:“這是我跟老公——你兒子商量同意后才做的。你怎么就埋怨我呢?再加上你不是還有一個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嗎?!”
李師傅嘴一撇:“老大是老大的事情,我一開始就不同意你們改姓的。你必須馬上將我孫子改回姓李,要不然我直接把房產(chǎn)和存款捐掉,也不會給外姓的孫子!”
阿娟一聽勃然大怒:“那行,我明天跟你兒子離婚!你剛才打我,也必須受到處罰!”
然后就撥打110報了警。

這一幕,讓在場的親朋好友們都傻了眼,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很快,民警到了,李師傅和阿娟夫婦被帶到派出所問話,滿月宴也不歡而散。
在派出所,民警首先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阿娟是湖北人,早些年來到溫州工作。期間認(rèn)識了現(xiàn)如今的丈夫,也就是李師傅的二兒子,兩人情投意合很快就走進(jìn)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兩人在溫州市區(qū)生活。

阿娟作為家中獨生女,在和丈夫商量后,兩人決定第一個孩子隨母姓 “張”,第二個孩子隨父姓 “李”,不管孩子性別如何。夫妻兩人甚至專門簽訂了協(xié)議,還經(jīng)公證處蓋了章。

不過,夫妻倆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并沒有聽取兩家長輩,尤其是自己公婆的意見。
婚后第三年,阿娟生下一個大胖小子。按照約定,兒子也跟著阿娟姓了張。

兒子一歲時,他們的女兒也出生了。按照約定,女兒就隨了父親的李姓。
在女兒滿一個月的時候,夫妻倆給女兒在溫州舉辦了滿月酒。
夫妻倆邀請了很多親朋好友,想著一塊熱鬧熱鬧。
宴席上,不少親戚都很自然地問到阿娟的兒子女兒分別叫什么名字。
阿娟說了兒子女兒的名字后也順便解釋了為何兩個孩子兩個姓氏,親戚都連連夸贊,沒想到一旁的公公李師傅卻黑著臉不說話。
原來早在孫子出生后不久,李師傅就得知了孫子不跟父親姓,也就是不跟自己姓李。當(dāng)時他就提出了強(qiáng)烈的反對,但沒有效果。
如今孫子不姓李,反而孫女行李,又看到阿娟和親戚有說有笑,李師傅頓時遏制不住怒火,上去就掌摑了阿娟一巴掌。

阿娟后來完成醫(yī)學(xué)檢查,確認(rèn)其左耳鼓膜充血,構(gòu)成輕微傷二級。
在派出所,李師傅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孫子必須姓李,否則不入族譜”,還提出 “孫女可以改姓”,但孫子必須姓李,但承認(rèn)“動手確實欠考慮”,并向阿娟道歉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底線,說只要不讓孫子隨母親姓,怎么都行。

事實上根據(jù)我國《婚姻法》及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夫妻雙方有完全平等的決定權(quán)。但也應(yīng)該顧及長輩的感受。
在民警面前,阿娟也沒有任性,表示自己原諒了公公,但是她也放話說,不可能改孩子的姓,丈夫也同意了這點。
沖突后第三天,家族長輩召開緊急會議,提出“補(bǔ)償方案”:若改姓則贈予孫子市區(qū)房產(chǎn)。但夫妻倆拒絕并搬離原住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