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06年12月2號晚9點,廣州市天河區(qū)元崗中元路的小巷里,9歲的小亮和三個小伙伴在一個小巷子里面玩得不亦樂乎。
這小巷子的路邊有著上百米的野生植物在昏暗的路燈下影影綽綽,一旁外來工露天煮飯的火堆還泛著暗紅的光,看上去很是有吸引力。

忽然,一株外形酷似芋頭的植物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它裹著黑黑的外皮,綴著細細的須須,在孩子們眼中,這儼然就是可以飽腹的美味。
于是小亮就說,這玩意肯定是芋頭,正好旁邊有做飯的火堆,要不然嘗一嘗試一下。
很快這“芋頭”就被烤熟了,于是周圍地小伙伴起哄讓小亮先嘗一下,小亮也立刻就照做了。

但誰知道小亮咬下一口的瞬間,一股難以名狀的發(fā)麻感從口腔炸開,他條件反射地吐掉“芋頭”,只想趕緊回家找水喝一下緩解不舒服的敢接。
可還沒走到家門口,在樓下遇到媽媽時,小亮已經(jīng)發(fā)不出完整的話語,只能從喉嚨里擠出微弱的“嗯嗯”聲,原本紅潤的小臉此刻一片青紫。

家人心急如焚,火速將他送到衛(wèi)生站,醫(yī)生查看后神色凝重,表示孩子有可能不行了,讓他們趕緊把孩子送到大醫(yī)院看看。
被緊急送往醫(yī)院的小亮,癥狀愈發(fā)嚴重,當時接待小亮的醫(yī)生回憶說,當時小亮呼吸困難,還一個勁嘔吐,舌頭也已經(jīng)腫脹到2厘米,還往左邊歪著,就連臉都腫地像個雞蛋。

后面醫(yī)生給小亮安排了專業(yè)的治療,小亮的情況有好轉之后,醫(yī)生表示:幸虧小亮咬了一口就吐掉了,要是真的咽下去了,可能就沒命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植物這么毒呢?

?——【·常見的劇毒植物·】——?
其實這種植物在咱們的生活中應用特別廣泛,它甚至是世界上8億人賴以生存的主食。
比如近年來隨著奶茶行業(yè)的火爆,這種植物就迎來了“高光時刻”。
由于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支鏈淀粉,制成的食品口感軟糯Q彈,與糯米極為相似。

所以人們將它里面的淀粉作為原料,制作成奶茶中的珍珠、芋圓、布丁、西米、燒仙草等。
不僅如此,它提煉出來的淀粉的用途極為廣泛,在飼料加工領域,它為畜禽提供充足的能量;在酒精生產(chǎn)中,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在醫(yī)藥和食品工業(yè),可用于制作葡萄糖;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還能用于制造塑料纖維、涂料等產(chǎn)品。

而且因其價格相對低廉,雖然我們很少見到新鮮的塊根,但它早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餐桌上的粉條、粉絲,到日常使用的洗衣粉、貓砂,都有它的身影。
而這種植物就是木薯。


木薯的用途可不僅僅局限于以上說的這些,比如如今各地琳瑯滿目的土特產(chǎn)中,那些品相誘人、彈性十足的粉條,大多添加了木薯淀粉。
這不僅是出于成本考量,更因為木薯淀粉顆粒細小,能讓粉條口感更加細膩爽滑,韌性十足。
木薯,學名樹薯,出身于聲名赫赫的大戟科,這個科植物向來以“個性鮮明”著稱。

這個家族中的“頭號毒王”毒番石榴,更是令人聞風喪膽,其毒素之烈,接觸樹皮、枝葉,甚至僅僅是被它的雨水淋到,都會引發(fā)嚴重的皮膚潰爛,堪稱植物界的“生化武器”。
而木薯,同樣帶著大戟科特有的“毒性基因”,它的主根和主要側根會膨大生長,外形宛如一根木根下簇擁著多個“蘿卜”,但這看似樸實的外表下,卻藏著致命的危險。

木薯起源于南美洲亞馬孫流域的南部邊緣地區(qū),其實在4000年前,智慧的印第安人就已經(jīng)開始嘗試食用木薯了。
15世紀,隨著新舊世界的物種大交換,木薯開始出現(xiàn)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迅速在非洲、亞洲和大洋洲落地生根。

木薯能在世界各地站穩(wěn)腳跟,憑借的是它強大的“生存能力”和極高的實用價值。
它耐旱性極強,在干旱少雨的環(huán)境中,許多農(nóng)作物紛紛枯萎,木薯卻能頑強生長;生長期短,短短數(shù)月就能收獲,大大縮短了等待的時間;

對土壤要求極低,無論是貧瘠的紅壤、黏重的黃壤,還是鹽堿化的土地,它都能適應,并且產(chǎn)量驚人,畝產(chǎn)最高可達6噸。
與水稻、玉米、小麥相比,單位面積土地種植木薯產(chǎn)生的能量更高,這一優(yōu)勢讓它成為眾多發(fā)展中國家的“救命糧”。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木薯無數(shù)次化身“救命稻草”,拯救無數(shù)生命于水火之中。
比如1880年,印度南部遭遇嚴重饑荒,莊稼大面積絕收,餓殍遍野。
就在人們絕望之際,木薯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和充足的產(chǎn)量,為瀕臨絕境的人們帶來希望,成為那段黑暗歲月里的“生命之光”。

在一些自然條件惡劣、其他糧食作物無法生長的地區(qū),木薯更是唯一的淀粉來源,被當?shù)厝艘暈椤吧褓n的禮物”,承載著人們對生存的渴望與感恩。
但是如此友好的植物卻含有劇毒,因為它含有氰化物,這種毒素會阻礙生物細胞攝取氧氣,造成細胞窒息。

所以它的毒性極強,只需要少量的毒素就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有研究表明,生啃一口就已經(jīng)足夠致命了。
但是面對木薯的毒性,智慧的人類從未退縮,經(jīng)過漫長的探索,總結出了多種處理方法。

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人們會反復將木薯浸泡18-24個小時,讓氰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隨后磨成水淀粉,制成各種美食。
還有人會將木薯放入特制的籃子搗碎,再經(jīng)過煮沸,徹底破壞氰化物,讓木薯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還有人將木薯塊根的皮清理干凈之后,放入水中發(fā)酵三天,借助微生物的力量去除氰化物,發(fā)酵后的木薯不僅安全無毒,還多了一份獨特的發(fā)酵香氣。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在野外、鄉(xiāng)村的荒地,野生木薯依然存在,它們外形與可食用植物相似,極易引發(fā)誤食。

所以即便是在野外遇到一些看上去非常熟悉的植物,也不能隨便吃,一定要樹立安全意識。
參考:
中科院物理所《一種劇毒的植物,養(yǎng)活了至少8億人,還充斥在我們身邊很多角落》2024-11-15
中國新聞網(wǎng)《九歲男童誤食野生木薯中毒 臉腫如雞蛋舌頭變歪》2006-12-5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