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現(xiàn)貨黃金報3279.27美元/盎司日內跌1.13%。5月1日,金價繼續(xù)大幅下挫,現(xiàn)貨黃金盤中一度跌超2.4%,紐約期金大跌3%,現(xiàn)貨白銀跌2%,紐約期銀跌超2%。截至5月2日早晨收盤,現(xiàn)貨黃金跌1.52%,報3238.38美元/盎司;紐約期金跌2.13%,報3248.30美元/盎司;紐約期銀跌0.54%,報32.65美元/盎司。截至5月2日15時左右,金價小幅上漲0.43%,報3252.41美元/盎司。

金價劇烈波動,上車還是離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內部分品牌金飾價格已跟跌下調

有人一夜虧超47萬元

上周,國際金價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關口,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黃金價格最高觸及834.6元/克,最低跌至775元/克,單周最大振幅超50元/克。

正逢國內五一假期,部分品牌金飾價格卻已經跟跌下調。今日(5月2日),周大福、周六福、周大生、潮宏基、六福珠寶足金價格1009元/克,老廟黃金金飾最新標價為992元/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價持續(xù)高位震蕩,令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在多個社交平臺,金價“過山車”式波動令短線投資者叫苦不迭?!拔矣^望了好久,最后還是抵不過頭腦一熱上車了,結果一上車金價就跌了?!?0后投資者小旭傾訴道。

在某金融平臺,有投資者高位上車,于4月22日以829元/克均價買入超千萬元黃金積存金,并在次日金價下跌后選擇清倉離場,一晚虧損超47萬元。

有投資者表示,辛辛苦苦這么久,每天夜里都要起來盯盤,好不容易賺了一些,但金價一跌,之前賺的幾乎全賠進去了?!斑^分追高,高位上車,結果掛樹上了?!庇型顿Y者慨嘆。

金價劇烈波動,多家銀行機構密集發(fā)布風險提示,呼吁投資者理性對待黃金投資。亦有部分金融機構開始調整黃金積存金產品規(guī)則,如提高黃金積存金交易手續(xù)費、上調積存金起購門檻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何金價大回調?

多重因素共同導致

宏觀層面上,國際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是導致黃金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下降,使得黃金的避險屬性受到抑制。

市場恐高情緒引發(fā)部分資金獲利了結,也是導致金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我國市場因五一勞動節(jié)假期休市。有境外機構分析,五一假期前夕,中國交易員通過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拋售了總共近100萬盎司黃金期貨和現(xiàn)貨,幾乎完全清空了上周買入的倉位,導致在岸總持倉較歷史高點有所回落。

Gillard此前發(fā)布的報告顯示,4月22日,中國投資者增持120萬盎司黃金,金價創(chuàng)下3500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成交量亦創(chuàng)新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中長期看,市場避險情緒、降息預期依舊對金價形成支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家機構提示:

投資者關注短期交易風險

近期,黃金的波動也引起了交易所的關注。

上期所4月23日公告,經研究決定,自2025年4月25日交易(即4月24日晚夜盤)起:黃金期貨AU2506合約交易手續(xù)費調整為20元/手,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xù)費調整為20元/手。

4月23日上午,上海黃金交易所發(fā)布風險控制相關通知?!蛾P于調整部分合約保證金水平和漲跌停板的通知》稱,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黃金延期品種與白銀延期合約交易保證金水平和漲跌停板比例進行調整。

此外,國內多只黃金ETF緊急發(fā)布公告,暫停申購和贖回業(yè)務,并提示投資者關注短期交易風險。

但對于黃金的回調下跌,專業(yè)人士認為,黃金依然處于震蕩上行的趨勢之中,主要受到市場避險需求支撐、美國“通脹上行”風險加劇等影響,但短期內需要警惕金價高位波動風險。

作為投資者,無論你是否“追低”入手,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

“梭哈”黃金。黃金市場波動劇烈,擇時難度極高。重倉、滿倉,甚至“梭哈”買入黃金,看似站在風口,實則是將自己推入不確定的風險旋渦。

貸款投資黃金。伴隨著近期金價創(chuàng)新高,“貸金族”悄然興起,他們選擇用消費貸款買金,試圖在這場黃金盛宴中分得一杯羹。社交媒體上,貸款投資黃金的攻略層出不窮。事實上,這種高杠桿投資方式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同等放大了風險。從投資角度看,黃金本身不產生利息、股息收益,在利率高企的當下,貸款利息可能吃掉全部的“漲幅幻想”。而且,黃金價格本質上無法精確預測,行情一旦逆轉,杠桿資金將放大損失,甚至面臨“爆倉式”風險。

跟風投資。黃金市場日益火熱,各類“投資平臺”層出不窮,騙局也隨之而來。今年以來,已有多起黃金詐騙案件曝光。這些騙局往往打著“零門檻、低風險、高收益”的幌子,誘導新手投資者入金。一旦被騙,損失往往無法追回。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 易啟江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期貨日報、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