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馬靠鞍”是中國流傳已久的一句古話,意思是穿上一件好的衣服人就會顯得很有精神。一身好的衣服不僅能讓人提升自己的形象氣質,更是能讓人心情愉悅。
但是如何判定衣服質量的好壞呢?很多人下意識就會覺得大牌的產品一定好,這時你就進入到商家誘導你進入到的“誤區(qū)”了。大品牌不一定是“真貨”,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都有哪些廠家這么做了呢?

別樣操作的廠商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興起,網購這一新型購物渠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這也讓許多專注實體店的廠商意識到,如果再不改變現(xiàn)有的銷售模式,市場份額很容易就會被網購搶走。很多品牌廠商便開始了自己的變革之旅。
有些廠商開始嘗試電商、有的選擇直播帶貨,廠商開始將品牌的重心開始從線下渠道轉換為線上渠道。但有一種方式也開始被品牌商廣泛應用。那就是品牌授權,通過品牌授權費每年也能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極人了。

在1997年成立的南極人,是我國最早的內衣品牌之一,因“劉德華”的代言和高性價比的產品,迅速占據了當時的中國市場,更是成為了當時冬裝的代名詞。有了如此斐然的成績,國家也開始對“南極人”開始進行扶持和政策上的優(yōu)待。
先是“中國馳名商標”,又是“國家免檢產品”,有了這兩個頭銜的南極人,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二。但好景不長,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產品的滯銷大大影響了當時的南極人,甚至即將面臨破產,沒有辦法的南極人只能選擇開辟一條新道路。

南極人把自己的生產線給優(yōu)化掉,將自己“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給其他中小級別的廠家,一來能讓這些廠家賣上一個高價,二來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僅僅收取授權費就能坐享其成。在開啟了“貼牌授權”這條道路的南極人似乎徹底走回了巔峰。
據報道稱,南極人品牌在2019年靠著授權模式在電商平臺就獲得了高達13億的收入授權了1600個廠家,授權門店更是多達7337家。這樣的成績對于一個幾乎“零成本”的廠商來說已經是很高了,但這還不是南極人的極限。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以前只做冬裝的南極人,開始打起了其他行業(yè)的主意。一些襪子,兒童內衣、床上用品、洗護用品、電子產品等等都堂而皇之的掛上了“南極人”的標志,這些產品自然都是授權廠家代加工出來的產物,如此多的產品類別也產生了新的問題。
“150元買的秋衣怎么還不如50元的地攤貨?”南極人品牌的無限制授權,讓整個市場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授權貨物,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品類不一,授權的泛濫導致這些產品的質量嚴重失控,“內衣像薄紙”可以說是消費者最常見的問題了。

質量越來越差的服裝也讓南極人這個品牌從一開始的“質量保證”變成了人人唾棄的“回收場”,雖然短時間內能掙到一些塊錢,但是影響的口碑卻再也難以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了。但很顯然,這種掙快錢的模式已經吸引了很多品牌的目光。
跟風套現(xiàn)的廠商
在南極人“貼牌授權”模式迎來成功時,很多廠商紛紛開始效仿南極人,企圖通過這種“歪門邪道”來走捷徑。

“恒源祥,羊羊羊”這條廣告相信能激起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但只要是還在關注恒源祥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它早在20年前就關停了自己的生產線。跟南極人一樣,開始通過授權網店使用品牌商標,在通過每一件商品的提成來進行營利。
作為曾經奧運會的簽約品牌之一,恒源祥很明顯沒有看清自己。為了賺取授權費,甚至不看廠商寄到公司的樣品,直接給授權,“有錢就批”成了恒源祥一時之間的代名詞。知道這些的消費者自然不會慣著它,恒源祥的口碑也是一降再降。

俞兆林和北極絨也沒有免俗。作為成名多年的老品牌,俞兆林和北極絨主要的目標人群是中老年的市場,但隨著商品逐漸趨于年輕化,找不到轉型出路的他們無奈只能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了中小廠商。
這場“品牌授權”的戰(zhàn)爭中,注定會產生沒有及時適應變化的“犧牲者”,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拉夏貝爾了。
這個曾經能與ZARA針鋒相對的國產女裝品牌,曾經能在全國擁有著近萬家的實體門店,但由于受到經濟沖擊的影響,導致自身資金鏈斷裂,最后只能靠“品牌授權”續(xù)命。然而方向轉變的太晚,讓拉夏貝爾失去了搶占市場份額的“先機”,最終在2021年宣告破產。

發(fā)現(xiàn)蹊蹺的買家
在如此多的“貼牌”風暴席卷市場之時,廣大的消費者群體也并不是傻子。國內廠商的這種數量大于一切的行為,讓他們的這些品牌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南極人營收暴跌,恒源祥口碑崩塌,拉夏貝爾退出市場,這些都是在給其他廠商敲響了一個警鐘。
消費者選擇你的商品,是因為品牌長期以來經營的“口碑”,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廠商愿意把這個“飯碗”砸掉去掙輕松錢,消費者們也會讓這些廠商明白什么叫市場的選擇。
信息來源:
[1]貼牌創(chuàng)收13億 南極人瘋狂透支品牌 新浪財經
[2]南極人、仁和藥業(yè)、周六福,貼牌模式如何“反噬”品牌? 紅星新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