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怕是另外一種消費主義。

hi,我是貓。

家里的阿姨本來五一放假了,但今天破天荒來上班了。據(jù)她所言,出門玩了兩天,不是在排隊拍照,就是陪女兒們排隊拍照,她今天干脆罷工,拒絕孩子的出游邀請,直接來上班了。

假期就剩下2天了,我覺得這個還蠻值得跟大家聊聊的,所幸今天來一起探討下出片文化。

不可否認出片文化代表著一種熱情和生命力。

花費了大量精力、時間、心思去拍攝出來的精美照片因為被展示在社交平臺上,被看見,被點贊,被judge,能讓人產(chǎn)生極強的滿足感和虛榮心。我沒有覺得這種外求,追求被他人肯定的行為有多不恥,人有點虛榮感,反而可能會成為爭取向上,然后燦爛綻放自己的動力。

身邊有很多人憑借著對美的渴望和物質(zhì)的需求,把生活過得更有審美情趣,這未嘗不是一種有滋有味的人生狀態(tài)。只不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是不分青紅皂白,沒有思考地為了出片而出片。

典型的一些表現(xiàn)就是,把“出片”當成重要且唯一的評判標準,比如博物館不值去的原因是因為光線不夠,難以出片。網(wǎng)紅店比十年老店更值得光顧的原因是因為顏值高,拍的照片更能出圈,盡管味道差強人意。更甚者伴侶之間因為對方手殘拍不出好看的照片,直接爭吵,扭頭就走。還有更值得吐槽的就是,到了旅游景點,一味霸占機位凹造型,造成大排長龍的現(xiàn)象。

有些人拍出好看的照片不是單純?yōu)榱朔窒恚皇枪路甲再p,純粹為了記錄,而是追求在朋友圈、小某書上的點贊量,數(shù)值越高,此次出片的性價比越高,甚至直接決定了出門的體驗感和價值感。

而拍照用來記錄真實生活的動機,蒙上了一層供人觀賞,評價的奇怪意味。這其實本質(zhì)上跟追求被愛一樣,都是把自我客體化,滿足的可能是別人對個體生活的揣測、暗含對階層流動的想象,這是一種文化符號。

而那些真實可被體驗的東西(比如旅游景點的人文見識)以及旅行中遇見的人,身上真正可貴、需要培養(yǎng)的品質(zhì)(比如正直善良勇敢,以及活力積極健康的身體)在對出片文化的追求中被隱去了。

“拍好看的照片+好好打扮自己但不執(zhí)著于出片”跟“犧牲體驗、花超過一半的時間找機位+凹造型拍照+直奔下一個機位+排幾個小時打卡難吃的高價網(wǎng)紅店只為取景+最后在社交平臺營造“緊繃”的松弛感"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出片。

當然精裝朋友圈跟社交主頁面,有經(jīng)濟問題,很多人可能一輩子就去一個地方,務(wù)必就抱著一定要回本的心思。但這種匱乏感不應(yīng)該是正視自我問題,提高自己的經(jīng)濟水平,將這種暫時的遺憾轉(zhuǎn)變?yōu)橄蛏系膭恿湍芰?,去激勵自己嗎?/p>

反而是以犧牲旅游體驗為代價,把生命力跟活人感變成一種更高級的表演。這樣的人更容易離認清自己更遠,如果你知道偽裝也是你一部分的話,你當然會欣然接受自己。

但很多人會錯誤地以為他人的評價即是自我,很難把偽裝之后得到的觀感跟評價,跟真實的自我區(qū)隔開來。

過度追求出片的人,是在完成自己對美好人設(shè)的投射,或瀟灑,或美麗、或富足。但這個過程充滿矛盾和割裂感。你投入越多,準備的越精心,就會越意識到自己與美好的差距之大,從而不愿意直面自己。而花點時間P圖又速成,成本又低,效果又明顯,還極具迷惑性,動動手指就可以成為一個想象中的人,何樂不為。

但結(jié)果就是這種短暫的滿足感來得快,去得也快,而自己的自卑和自戀卻被同時加重放大了。

越追求出片,越忘記自己是個需要主動去培養(yǎng)一些可貴品質(zhì),爭取可貴體驗的主體,越忘記美好的東西,要靠一步步自我成長去接近,而不是借由偽裝這樣的姿態(tài)。

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

網(wǎng)絡(luò)上流行一個段子叫做“一生要出片的中國女人”,聽起來讓人頗為不適。仿佛為了出片,中國女人可以不擇手段地讓渡自我主體性,任由他人侵犯主體性,只為成為一個供人觀賞的展品。但旅行是一個自我體驗感很高的活動,一切應(yīng)該是圍繞我之需求,我之真實,我之體驗,而非執(zhí)著于在他人眼中,留下一個想象中的你。

況且這些他人,都是在網(wǎng)絡(luò)上晃蕩的靈魂,很多人可能都不關(guān)心一個真實的人什么樣子,只會在意他們感興趣,喜歡的人的樣子。

活在這樣一個信息即是權(quán)力的世界,每個人都要認清楚社交網(wǎng)絡(luò)跟真實世界依然存在著距離,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生活,更知道自己的境遇,也更清楚自己要走向何方。

與其花更多的心思,偽裝一個想象中的自己,供他人評判,不如自己正視自己,擴充更多讓自己愉悅的愛好,出片只是旅行中的一個體驗,但不應(yīng)該作為旅行的全部,也不應(yīng)該耗盡全部心力,都執(zhí)著于出片上。

任何一個文化流行的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看到這種合理性跟進步性,但也應(yīng)該保持一點警惕心,不要讓本身發(fā)心是制造美、欣賞美、欣賞自己,身心愉悅的一件事,變成本末倒置,為了出片而旅游,為了出片而掛臉,影響了自己這一段旅程的體驗效果。

假期可貴,不要輕易浪費。

當然如果這是你的事業(yè),生意,你是網(wǎng)紅就另當別論,這又是另外一套相反的操作路徑。但生活終歸不是事業(yè),一個直面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有更強大的心力去抵抗一切困擾,也更有能耐發(fā)現(xiàn)美,制造美,享受美,駕馭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