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蘿
(一)
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上火”,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很多就是炎癥。相對急性炎癥而言,慢性炎癥經(jīng)常感受沒有那么強烈,但它和癌癥關系密切,包括中國最常見的一些類型。
比如,肺癌和肺部慢性炎癥有關;肝癌和慢性肝炎有關;食管癌和食管炎癥有關;胃癌和慢性胃炎有關;等等。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個表格,展示了和常見癌癥和常見相關慢性炎癥,以及主要誘導因素。

大家可以看出,有的炎癥和感染有關,可以預防和治療,比如乙肝病毒有疫苗,而丙肝病毒和幽門螺桿菌可以用藥物治愈。
有的炎癥則和生活方式有關,可以注意和規(guī)避,比如抽煙、喝酒、吃太燙,也包括肥胖引起的內(nèi)分泌紊亂和全身炎癥。
有的則主要是和先天基因有關,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胰腺炎、腸炎等。這種目前很難治愈,但我們可以盡量控制癥狀,減少炎癥程度和危害。
(二)
為什么慢性炎癥會增加患癌風險呢?
挺復雜的。經(jīng)過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了至少五個很關鍵的機制。
第一是DNA損傷。慢性炎癥會在細胞里產(chǎn)生活性氧、活性氮一類的化合物,它們可以直接損傷細胞的DNA。這些損傷如果沒有被及時修復,長期以往就會引起基因突變,增加癌變風險。
第二是刺激細胞生長。炎癥伴隨著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大量釋放。這些信號分子可以促進細胞的存活和分裂,而每次細胞分裂都會帶來隨機的DNA變化,長期就會增加致癌基因突變概率。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癌細胞,炎癥也會刺激癌細胞生長。
第三是免疫失調(diào)。慢性炎癥會打破免疫平衡,扭曲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包括減弱對突變細胞的清除能力。慢性炎癥中,細胞可能分泌免疫抑制因子,降低殺傷性T細胞等重要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
第四是促進血管生成。慢性炎癥能產(chǎn)生VEGF(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等可以促進新血管形成的因子。新血管能為腫瘤提供必需的養(yǎng)分和氧氣,促進其生長和轉(zhuǎn)移。
第五是腫瘤微環(huán)境變化。慢性炎癥伴隨著持續(xù)的組織損傷和修復,反復修復的過程會導致細胞微環(huán)境的改變,比如發(fā)生纖維化。纖維化可能會有利于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上面這些原因排名不分先后,癌癥如果出現(xiàn),大概率是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總之,慢性炎癥肯定對身體不好,大家留意相關風險因素,能規(guī)避就規(guī)避,能治療就治療。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不用恐慌。
慢性炎癥和癌癥有關,只是說長期有炎癥的人,整體風險稍高一些,并不等于有炎癥就一定會得癌癥,更不等于會死于癌癥。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某些慢性炎癥,區(qū)別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或者查沒查出來。
大家根據(jù)自身風險,哪個器官炎癥多,那就注意減少刺激因素,然后做好這個器官相應的篩查就好:肺部是低劑量CT,食管和胃是胃鏡,腸是腸鏡,肝是腹部超聲+甲胚蛋白,等等。只要癌癥發(fā)現(xiàn)得早,就不是絕癥。
祝大家快樂心情好,炎癥少打擾!
致敬生命!

圖片來源:網(wǎng)絡表情包
參考文獻:
1.Inflammation and cancer: back to Virchow? The Lancet (2001), 357(9255): 539-545
2.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Nature (2008),454(7203): 436-444
3.Inflammation-induced cancer: crosstalk between tumours, immune cells and microorganism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0),10(11): 735-744
4.Inflammation and cancer: paradoxical roles in tumori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therapies. Genes Dis. 2021 Oct 18;10(1):151–164.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