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消息,4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促進深海關鍵礦物的勘探與開采。對此,美國前助理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普羅德曼稱,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而美國的軍工企業(yè)稀土儲備僅僅能夠支撐數(shù)月時間,特朗普批準的海底采礦令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從用途來講,現(xiàn)在稀土主要用于軍工、發(fā)動機,包括化工、半導體的一些領域,當然它的應用范圍也比較廣泛,甚至像農業(yè)、醫(yī)療這些領域都是有應用的,所以它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關鍵資源。
假設特朗普真挖到了稀土礦,接下來的問題依然堆成山。因為,稀土礦石必須經過極為復雜的提煉、分離、冶煉、合金制造,才能變成航天器、電動汽車、戰(zhàn)機上的磁體和零部件。而這些步驟,90%以上仍由中國主導。美國加州的芒廷帕斯礦,雖然2025年恢復了初步開采,但精煉產能依然嚴重不足。哪怕德州計劃中的稀土磁體廠全年滿負荷生產,也只能抵得上中國工廠一天的產量。更尷尬的是,MP材料公司每年仍要把三分之二礦石運往中國加工。

稀土礦(資料圖)
不過,他這個想法有點異想天開。因為要在太平洋海底采礦,相關設備要能承受至少5500米的水壓才行。打個比方,這相當于在一個人的指甲蓋上站了一頭大象。而這樣的技術還遠遠沒到實用化的階段。另外,美國并不是“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法”的簽署國,特朗普這么干屬于非法行為。目前,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法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已經聯(lián)合起來反對他的這個計劃。
4月4日,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lián)合公告,對釤、釓、鋱、鏑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并非臨時起意,而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博弈中的深謀遠慮。作為全球稀土產業(yè)鏈的“心臟”,中國以全球38%的稀土儲量,承擔了全球92%的精煉稀土加工量,尤其是中重稀土,中國產能占比超過95%。這種“采礦-冶煉-永磁材料-終端應用”的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讓中國在關鍵資源領域擁有了定價權和規(guī)則制定權。大家都知道,中國稀土管制是對美國科技軍事化的有力反制。

稀土礦(資料圖)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優(yōu)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征,能夠加強材料的硬度和韌性,提升耐用度,被譽為現(xiàn)代科技的“維生素”。因此,在很多領域都有稀土的身影。特別是軍事裝備,據傳,美軍現(xiàn)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zhàn)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稀土加工環(huán)節(jié)。比如,美軍單架F-35就需要用到400公斤的稀土。沒有稀土,F(xiàn)-35連起飛的資格都沒有。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提純技術最多只能達到99.5%,而中國能做到99.9999%。

稀土礦(資料圖)
中國稀土政策讓美國企業(yè)慌了。電動車電池需要的稀土,美國沒地兒買。軍方說F-35戰(zhàn)機零件也缺貨,pentagon急得跳腳。白宮想談,但中國說談可以,得先取消關稅。特朗普團隊現(xiàn)在每天開會,但沒人敢拍板,怕選民罵。美國農民損失慘重。大豆賣不出去,玉米價格腰斬,農場主集體抗議。以前特朗普說要幫農業(yè),現(xiàn)在他們舉著“特朗普害了我們”的牌子游行。共和黨議員壓力大,私下說要是關稅不停,明年選舉肯定輸。
有分析指出,中方對稀土的禁令之所以會引發(fā)美國多方的強烈反應,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擁有豐富的稀土儲量,而稀土提煉產量占全球的85%,其中,重稀土金屬更是占全球供應量的99%;二是中國稀土加工技術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就算美國能從其他國家進口稀土,也需要運往中國進行加工才能使用。由此可見,不管是稀土產量還是稀土技術,中方都擁有絕對的優(yōu)勢。如果美方想和中方坐在談判桌上,就應該采取切實行動,展示更多誠意,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