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突然發(fā)現(xiàn),身邊好多人一到立夏開始“懟綠菜”上頭,說是清肝明目、清淡不上火。我本來還不信——小時候誰不是被各種青菜追著喂著長大的?結(jié)果最近研究了下,發(fā)現(xiàn)有些蔬菜是真值得“應(yīng)季追一波”的。比起冬天的大魚大肉和暖鍋翻滾,這種時令綠葉菜吃起來真的有點“清甜有料”的被安撫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說為什么專門挑這幾樣青菜,其實一半原因是好吃,一半是家里老中青三代都點頭。而且新鮮蔬菜每年立夏后變得分外嬌嫩,還便宜!有時候一大把還沒一瓶礦泉水貴。說出來你別笑,買菜時候我竟然會在菜攤前比價,哪里嫩、哪里整齊、哪里水靈靈……甚至比買衣服還認真。

最近我的最愛是:莧菜、萵苣、油麥菜和菠菜。別說什么常見,常見才不容易踩雷啊,各種花哨的蔬菜,花樣吃幾回就膩,青菜的鮮美是永不過時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莧菜——紅莧見多了,綠莧才真香!

我以前只覺得莧菜是素菜館子的常駐嘉賓,沒啥出挑,直到有天在小區(qū)旁邊新開的農(nóng)夫菜市轉(zhuǎn)了一圈。哎呀,這新摘的綠莧菜,嫩得幾乎能掐出水!老板大姐還神秘地跟我說:生吃蘸點蒜泥醬油,那滋味“刮一刮地干凈”。后來煮豆腐湯試了試,顏色翠綠透著點微甜,比那種“紅染色”莧味道還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價格嘛,真正當(dāng)季的便宜,大把一稱不到五塊。高檔超市賣的,包裝是好看了,提個手感輕飄飄,還貴幾倍。我現(xiàn)在基本買農(nóng)夫市集當(dāng)天摘的,或是看小攤主本地出貨,土帶點泥巴都更安心。

莧菜選購小心機:嫩莖、葉片完整,不打蔫。別貪圖葉子太大,那多半老了、纖維多,炒出來也塞牙。炒的時候建議快火,別老想著養(yǎng)生,一直燜,糊了還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萵苣——沒空調(diào)也能清爽脆口的“降火神器”

說到萵苣,這是一道我每年初夏必買的綠菜。炒脆片、涼拌絲、和豆腐煮,都靈。以前我覺得萵苣沒啥營養(yǎng),后來才知道它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有“天然降火藥”之稱。難怪家里老人老說天一熱就買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年我貪新鮮買了一次進口大萵苣,巨粗,被旁邊阿姨直搖頭,說不如咱自家地產(chǎn)的香。事實證明本地新鮮的小萵苣,皮薄嫩脆,吃起來還帶點自然清甜感;而超市進口的,纖維有點粗,用刀一切發(fā)現(xiàn)“劈啪”生渣渣,性價比真差遠了。價格差距也大,市場新鮮貨四五塊錢就能買好幾根,超市進口的能翻一倍還不止。

小竅門:買萵苣要看“水分感”,皮薄、莖身直,大頭別選;如果葉子打蔫就不新鮮了。吃時皮薄可以不削,略帶苦味才是靈魂。家里人有時候還蘸辣醬、花椒油,夏天胃口不佳就靠這一味提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油麥菜——火鍋涮菜,生菜屆的“全能小王子”

油麥菜我感覺在火鍋還沒大肆流行前,總被大家忽視。現(xiàn)在不管家庭小炒還是火鍋必點,綠色、清甜、還能涮著吃,堪稱生菜界的全能小王子。不過不同攤位價格相差蠻大,有次圖方便在超市買了袋裝油麥,回家發(fā)現(xiàn)葉邊發(fā)黃發(fā)干,口感一半打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是市場上阿姨捆扎的油麥,葉子油亮、柄粗狀,做涼拌或者快炒,吃起來完全沒有生菜的澀膩。有經(jīng)驗的攤主會教你買那種葉片柔韌、根部帶點泥的最好。至于價格,旺季4-5塊錢一大把,出旺季又貴又瘦,趁新鮮趕緊閉眼入。

小經(jīng)驗:油麥菜最好當(dāng)天吃,不然氧化快。別泡水久了,會變黃、變酸。新鮮的油麥,用來炒蒜蓉或雞蛋最妙,簡單得來是真爽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菠菜——“卷心白菜”變身護眼神器

小時候?qū)Σげ说挠∠笾挥幸粋€字:澀。吃多了嘴有一股鐵銹味……后來才知道,人家是因為確實含鐵豐富?,F(xiàn)在每年立夏后,菠菜一批一批上市,我成了它的頭號粉絲。焯水、拌花生米,或者加點芝麻醬,清肝明目還潤腸,每次吃完感覺體內(nèi)MC回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有段時間覺得菜市場的菠菜和那種包裝精美的“有機菠菜”其實差距不大,除了新鮮度。最坑的是冷藏時間久了,葉子暗黑發(fā)蔫,我直接用來煮湯還撈著怪。反而早上新到的菠菜葉片筆直、根帶泥、紅艷艷的最鮮嫩。

買菠菜我喜歡問問攤主,根紅的口感好,焯水也不變色。家里有孩子的話,可以把葉子打碎做菜餅,小朋友也喜歡吃點綠,畢竟“媽媽說長高要多吃菠菜”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我覺得每年換季,不只是肝和眼需要清清爽爽,整個人都得來點綠意。比起大魚大肉、厚重湯鍋,這一鍋鍋綠油油的蔬菜,更有家的歸屬感和煙火氣。

雖然有時候偶爾還是會手滑買點花里胡哨的菜種,但四種老朋友一上桌,爸媽點頭、自己也安心,腸胃和氣色都“偷著樂”。如果預(yù)算有限,咱也不必追求大牌蔬菜,有機菜也不見得更健康,關(guān)鍵是新鮮、應(yīng)季、看得見的好品質(zhì)。常逛老菜場、選本地小攤新鮮貨,遠比超市漂亮包裝更值得信賴。

最后想說,清肝明目、身體輕松,其實最天然的答案都在自家煙火氣里。咱們就別讓“青菜魔咒”成為童年陰影——選對了吃法和新鮮度,青菜也能變得超有趣、超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