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tǒng),又一次站在了命運的斷頭臺前。

5月4日,隨著韓國憲法法院正式裁決罷免尹錫悅總統(tǒng)職務,這位因戒嚴風波引發(fā)全國震蕩的政客,終于走到下臺一刻。不到24小時后,前總統(tǒng)文在寅重返國會,言辭犀利地譴責戒嚴事件是“國家倒退”,同時公開為自己“受賄案”抗辯,指責檢方“政治化、濫權”,不諱言整個起訴根本是政治報復。

三年來隱退江原道的文在寅,忽然在這一刻化身為不甘沉寂的“舊主”,再一次踏上權力場。他的發(fā)聲不僅是在為自己洗脫,更是在為另一個人鋪路——李在明。

尹錫悅清算開啟,韓國“總統(tǒng)魔咒”再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1948年建國以來,韓國政壇幾乎沒有哪位總統(tǒng)能善終。從李承晚的流亡、樸正熙的被刺殺,到盧武鉉的投崖、李明博的入獄、樸槿惠的彈劾……總統(tǒng)職位在這個國家從不是榮耀的歸宿,而是通往審判庭的獨木橋。

如今,這場“宿命的輪回”終于輪到尹錫悅。他的政治生命,始于強硬的檢察官身份,卻終于一次未經(jīng)國會授權的戒嚴策動。尹錫悅失去了職務,也失去了庇護,而他曾賴以立足的國民力量黨,此刻也陷入全面潰敗。隨著憲法法院的裁決一錘定音,韓國必須在60日內舉行總統(tǒng)補選,新的權力更替程序已全面啟動。

李在明:勝出黨內初選,瞄準青瓦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月5日,韓國共同民主黨正式公布總統(tǒng)候選人初選結果:李在明以89.77%的壓倒性支持率,當選黨內總統(tǒng)候選人。他擊敗的對手,包括京畿道知事金東兗(得票率6.87%)和前慶尚南道知事金慶洙(得票率3.36%),毫無懸念地成為政權更替的焦點人物。

這位曾于2022年敗給尹錫悅、與總統(tǒng)寶座失之交臂的政治強人,此番卷土重來,更顯急切。他早在3年前就摩拳擦掌準備接替文在寅的政策衣缽,但那一次的失利,成就了尹錫悅的“速朽神話”,也埋下了今日復仇的種子。

李在明此次主打“經(jīng)濟”和“民生”兩張牌,對應的是尹錫悅任期內的經(jīng)濟疲軟和階層對立。他不僅在黨內擁有穩(wěn)固的支持,在全國性民調中也遙遙領先。盡管面臨一起有關選舉虛假陳述的案件,雖兩審皆無罪,但案件仍在最高法院審理之中,潛藏的政治雷管隨時可能被點燃。

文在寅回歸:“命懸一線”中的政治再度出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在寅的“突然回魂”并非偶然。他之所以選擇在國會露面,在于對局勢的清晰判斷。此時李在明在黨內地位空前穩(wěn)固,而國民力量黨在失去尹錫悅這塊“遮羞布”之后,早已軍心渙散。

文在寅對李在明的祝賀不只是禮節(jié)性的政治姿態(tài),更是一次深謀遠慮的結盟。他清楚,如果李在明能夠當選總統(tǒng),不僅能替代自己繼續(xù)推進朝鮮半島和平路線,更有可能從體制內消解對他本人的司法追責。這是一次賭注,也是一條后路。

他曾因《板門店宣言》受到國際矚目,如今再次出現(xiàn)在該宣言七周年紀念活動上,發(fā)言關切朝韓和解與區(qū)域安全問題。這既是對自己執(zhí)政遺產的維護,也是對當前保守陣營“復辟”野心的警告。

但國民力量黨并未就此沉寂。他們正試圖借助對文在寅的起訴掀起新的輿論攻勢,妄圖構建“前后兩任總統(tǒng)皆有罪”的輿情對沖戰(zhàn)術,意圖拖累李在明競選勢頭。

6月決戰(zhàn):左右之爭進入生死時速

距離韓國第21屆總統(tǒng)選舉僅剩不到一個月。尹錫悅的黯然出局,李在明的強勢回歸,以及文在寅的公開亮相,使得韓國政壇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劇烈震蕩。如今的格局,既像一次大規(guī)模的“清算行動”,又如一場火線登基的宮廷政變。

右派的策略很明確:即便輸了總統(tǒng),也不能讓李在明毫無代價地執(zhí)掌大權。左派的底氣也不低:靠著文在寅留下的政治遺產和尹錫悅自毀前程的負資產,共同民主黨看到了卷土重來的最佳時機。

這是一場左右翼之間的“生死時速”,也是文在寅和李在明的“命懸一線”。韓國總統(tǒng)的命運,常常不是由選票決定的,而是由清算者書寫?,F(xiàn)在的問題是——誰會是下一位清算者,誰會是下一個被清算的人?

6月3日的選舉,將不僅決定誰是韓國下一任總統(tǒng),更將決定,這個國家是否還會繼續(xù)循環(huán)那句刻在命運里的詛咒:“韓國總統(tǒng),無人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