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美國新政府不斷削減科學預算的背景下,人們似乎也同意他們的部分主張:許多基礎研究支出是不必要的,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投資人工智能新型火箭或者量子計算機等技術似乎比對空間、物質、生命的本質進行研究更有必要。而相比于投資那些不確定的未來,把錢省下來用于改善貧困、疾病和饑餓能夠獲得更直接的回報。同樣的想法一直都有:1970年,一位在非洲贊比亞工作的修女瑪麗·朱昆達(Mary Jucunda)寫信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質問為何在非洲兒童不斷餓死的背景下,卻把數十億美元投入到登月工程上。時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副主任的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給她回復了一封著名的信件,回答了這個帶有永恒性的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1913年12月19日-2008年5月25日)

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是一位德裔美國原子能、電子學和火箭科學家。在美國爭奪科學家的“回形針行動”中被帶到美國與沃納·馮·布勞恩的團隊一起工作,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研究領域涵蓋原子科學、電子工程與操控以及火箭技術,參與開發(fā)了用于太空飛行的長期推力離子發(fā)動機,并在23歲時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漢斯·蓋革,蓋革計數器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在維爾納·馮·布勞恩的指導下,他的科學專長尤其集中在制導系統(tǒng)的研發(fā)上:這些系統(tǒng)在戰(zhàn)時和和平時期都具有深遠的應用。

1970年初,阿波羅首次登月后不久,修女瑪麗·朱昆達的信件不知道怎么被放到了他的辦公桌上,對于一個因參與德國二戰(zhàn)火箭計劃而經常被指控為納粹分子的人來說,面對不人道的指控肯定格外痛苦,但施圖林格并未在意自身的處境,而寫了一封載入被載入史冊的回信,回答為何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投資基礎研究也同樣重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André Thiel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瑪麗·尤昆達修女在收到施圖林格的信和照片后,她回了一封非常簡短的信,內容很簡單:

“謝謝——從現在開始,我堅信太空計劃的深遠價值?!?/p>

尤昆達修女相信的價值,川普總統(tǒng)似乎不太相信了。阿波羅登月計劃(1961-1972年)的總耗資約為254億美元(按當時的美元價值)。若調整到2023年的美元價值,大約相當于1500-2000億美元。而現在的美國政府卻想要大幅縮減NASA的預算,在最新的建議書中,白宮要求將NASA的總體預算從248億美元降至188億美元,如果單看分配給科學部門的經費,會下降到上世紀90年的水平。這張圖表顯示了經通脹調整后的NASA整個科學領域的預算,削減計劃將使資金降至哈勃太空望遠鏡發(fā)射前的水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Casey Dreier/行星學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https://bigthink.com/starts-with-a-bang/invest-fundamental-research-nazi/

參考文獻: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nst_Stuhl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