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去世3個月后的一天,李銀河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一個叫大俠的人。
大俠是出租車司機,她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是一個跨性別的人。
她告訴李銀河,自己早就“惦記”上她了。之后,大俠對李銀河瘋狂的愛戀。
李銀河被這猝不及防的愛所“迷惑”,不久兩人便一起過起了日子。
此時,距離王小波去世才三個多月。
李銀河和王小波在一起多少年,就相愛了多少年,兩人沒有孩子的打擾,每天都是二人世界,他們的生活溫暖而甜蜜。

那,為什么王小波去世不久,李銀河就梅開二度了呢?
1952年,在北京東華門附近的一個四合院里,一個小姑娘在北京呱呱墜地。
這一年,全國在開展“三反”運動,父母就給她取名三反,直到上小學才改了名字。
小時候的李銀河非常害羞,就連上課喊起立的事情,都讓她覺得要命,每次她都會憋到臉紅脖子粗才喊得出來。
李銀河的初中是在在北京師大附中讀的,讀了一年后,文革開始,李銀河就無學可上了。

1969年到1971年,李銀河去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插隊。
后來回到北京后,由于報不上戶口,她在家待了有半年的時間。
這期間,她把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邊讀書邊做筆記,后來她把筆記整理出版,書名叫《我的心靈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上了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度的排行榜。
1973年,經過輾轉,李銀河去父親的老家,山西沁縣插隊落戶。
當時只有初一文化水平的李銀河,在姐姐幫忙補習文化的情況下,22歲那年考上了山西大學的歷史系。
在上大學期間,李銀河遇到了自己的初戀:長相英俊,一米八幾的個子,臉型立體瘦長。
李銀河無可救藥的愛上了他,在向他表白之后,他的反應讓李銀河還是滿意的。

之后,兩人便偷偷摸摸的戀愛,偷偷摸摸的接吻,甜蜜了一段時間。
后來,因為他因為欣賞不了李銀河的情調,提出分手。
失戀的痛苦,讓李銀河想傷害自己,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痛苦減少一點。
直到王小波的出現,李銀河才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大學畢業(yè)后,李銀河在《光明日報》工作,既是編輯,又是記者。
有一次,她在朋友那里看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它講述了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的戀情,李銀河覺得很有意思,就對他產生了好感。

李銀河的這個朋友和王小波也認識,所以,很快他們就有了見面的機會。
一次,一個朋友去拜訪王小波的父親,李銀河跟著一起去。
第一次見王小波,李銀河是很失望的,王小波長得實在太難看了。
第二次見面,是王小波向她還書。
見面之后,王小波第一句話就是:“你有男朋友嗎?”
剛失戀的李銀河:“沒有”。
“那你看我怎么樣?”王小波邪魅一笑。

李銀河心想,這人真夠直率的,都不帶給人思考的機會。
面對王小波的大膽“表白”,李銀河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之后,王小波開始給李銀河寫情書。
尤其是李銀河出差的那段時間,王小波的情書更是鋪天蓋地。
當時王小波還在人民大學讀書,他就把對李銀河的思念寫在五線譜本上。
李銀河倒也省事,她直接在空白處給王小波回復。

李銀河出差回來之后,看到王小波給她的所有的信,有的她已經收到,有的還沒來得及寄出去。
沒多久,兩人就開始了熱戀。
后來李銀河說:“想想一個小說家,他動了真情之后能寫出來什么樣的東西,一般的人,我想誰也頂不住。”
兩人也鬧過分手,不過,分手只持續(xù)了一天,理由是李銀河嫌棄王小波長得太丑。
王小波反擊:“你也不太好看嘛!”
于是兩人和好了。
那時候,王小波常常到李銀河的家里去找他。
王小波走時,李銀河依依不舍把送他到院子門口。那時候,他們常常躲在院里的大樹背后或者街燈的陰影里接吻。

有一次深夜,他們正在忘情的接吻,突然被一個巡邏的保安撞見,他大吼一聲:“你們在干什么?”
嚇得兩人趕緊分開。
這件事后來還被王小波寫進了小說里。
不過,兩人不論在家庭背景還是學習方面都不搭配。
當時的李銀河是編輯,王小波是初中沒畢業(yè);李銀河因為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小有名氣,王小波沒有發(fā)表過任何作品;李銀河的父母已經恢復工作,王小波的父親還沒有平反。
起初李銀河的母親對他們的戀情并不看好,具體原因說不上來,就是覺得王小波這個人挺危險的。
李銀河的父親勸母親:“是你找對象,還是你女兒找對象?”
真正的愛情是不受任何條件制約的。
1980年,經過兩年的熱戀,李銀河和王小波結婚了。
沒有婚禮,只是兩家人在一起吃了個飯,就算結婚。

婚后,兩人的生活很是隨便,李銀河一連幾天吃餅都不覺得苦,偶爾吃個松花蛋,都覺得是美味。
1982年,李銀河離開工作離開丈夫去美國讀研究生。當時王小波在人大分校當老師。
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李銀河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忘我地汲取著書本里的營養(yǎng)。
但是她從來忘記想念王小波。
兩人經常通信,互訴衷腸。
她把自己在美國的照片寄給王小波,在照片背面寫道:“你的三反一點兒也不漂亮,可是她愛你?!?/p>
兩年后,王小波辦了陪讀,到美國與李銀河團聚。
兩人靠著李銀河每個月400塊錢的獎學金艱難度日,貧窮就像沙漠一樣緊緊圍繞著他們。
為了生計,他們都會在課余去飯店打工,李銀河當服務員,王小波因為不會英語,只能在后廚刷碗。
盡管生活很拮據,但是兩人仍然設法省錢遍游美國,甚至游了歐洲。
真是一對浪漫的夫妻。

1988年,李銀河獲得博士學位后,和王小波回到國內。成為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的第一個博士。
兩年間,李銀河申報了婚姻家庭領域的十個小課題,之后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后來,李銀河把這些調查最后結集出版,書名為《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
1992年,李銀河因為不想當老師,離開了北大,回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只是不再是原來供職的馬列所而是社會學所。
1996年10月,李銀河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原定時間是一年。
王小波本來是要一起去的,但是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在,只有老母親一人,他不放心,于是就搬過去和母親一起住。
可是就在半年后,好友林春給李銀河打電話,說小波出事了。

李銀河掛了電話,就買了機票回國。在從機場回家的路上,沈原說了一句話:小波是個詩人,走得也像詩人。
李銀河明白了。
死前的那天,王小波去看他和李銀河的那套房子,晚上就在那邊睡,沒想到當晚就犯了心臟病。
當時王小波走得很痛苦,他在房間足足掙扎了幾個小時,鄰居曾聽見他痛苦的掙扎聲。
他死后,人們發(fā)現墻上留下了他的牙印,他牙縫間還有著遺留的白灰。
尸檢報告顯示,王小波還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心內膜彈力增生癥者有1/4容易發(fā)生血栓。
王小波的一個姐姐是醫(yī)生,她說那天晚上,王小波很可能產生了血栓,心肌梗死加重了心衰,而血栓以后自溶了,結果就導致了他的猝死。

李銀河和王小波相濡以沫20年,他們的感情一直都很深,從來沒有吵過架,紅過臉。
她的生命里,因為有了王小波的出現,變得美好和恬靜。
李銀河曾經想過,要和王小波纏綿一輩子。
如今,他卻先自己而走。
王小波走后,她整個人都恍恍惚惚的。
遺體告別會那天,李銀河淚眼婆娑,伏在他身上,只不斷地重復:“小波,你怎么不說話?怎么不說話?”
王小波去世后,被安葬在浮山靈園里面。這是李銀河費了很大周折才找到的墓地。

之后每年的4月11日在王小波的忌日時,李銀河都會帶著鮮花去看看他。
李銀河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經常會想到兩人在一起的點滴,他們的足跡曾經踏過的地方。
王小波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后,李銀河看到他的《綠毛水怪》依然會淚流滿面,可以說這本書是兩人的定情之物。
“作為他的妻子,我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李銀河曾說。
李銀河后來寫了很多悼念王小波的文章。
在文章中,李銀河把王小波的生命比喻成櫻花。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后就凋謝了,就如小波的生命,盛開了,經歷短暫的美好之后,溘然而逝。
可見她對王小波的用情至深。
不過,王小波去世三個月后的一天,李銀河遇到了與她共度余生的那個人。
她叫大俠,沒錯就是她。

李銀河稱她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當時,朋友為了讓李銀河從失去王小波的痛苦中走出來,就拉她去聚會。
就是在這里,她和大俠相識了,是大俠主動過來搭話的。
大俠是個出租車司機,兩人認識不久,大俠就對李銀河瘋狂愛戀,這排山倒海的愛讓李銀河措手不及,讓她不得不接受這段戀情。
有一段時間,李銀河只要一出差,大俠就變成了一個“詩人”,他為李銀河寫過很多詩,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個沒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凄涼而孤獨
我是那么地愛你
以至一想到你
我的心就開始深沉
直到哭泣
李銀河被大俠的文字所感動,一段時間后,兩人終于在一起了。
幸運的是,李銀河身邊的親朋好友對他們的感情都很接受,他們覺得李銀河并沒有變性,只是找了跨性別男人。

起初,他們住在李銀河媽媽的家里。媽媽和嫂子都非常喜歡大俠。兩個原因,一是他對李銀河好,二是他情商高又可愛。
李銀河媽媽家的保姆仗著自己的資歷老,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
一次,李銀河的哥哥回家晚了,他讓保姆去下面條,保姆不但不主動幫他,還沒好氣地說:“你自己去下面條吧。”
大俠見狀,直接發(fā)了一頓火。
保姆只好灰溜溜下面條去了。
李銀河的家人覺得大俠的到來,給家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很開心。
在這樣互補之下,大俠不再開出租車,而是成為了李銀河的助理和外聯系,幫她打理各種事務。
對于李銀河來說,這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對于李銀河和大俠相愛的事情,盡管招來了很多人的謾罵,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的生活。
由于大俠非常喜歡孩子,2001年,兩人從福利院領養(yǎng)了一個孩子,叫壯壯,這個孩子有輕度的自閉癥。

長大后的壯壯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而退學,同時,李銀河和大俠發(fā)現了他的繪畫天賦。
之后他們請老師教壯壯畫畫,還帶著壯壯一起出去游玩。
李銀河因為有了孩子,身上的母性也散發(fā)了出來,她的一生也算是完整了。
雖然李銀河和大俠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從來沒有忘記過王小波。

王小波去世十周年時,李銀河組織了一個“重走小波路”的活動。她和王小波的22名讀者,去看了看當年王小波插隊的地方。
2017年,在王小波去世二十周年,李銀河通過”春天讀詩”活動,朗讀她和王小波往日的書信。
李銀河說:“我曾經也信過一生真愛只能是一次的說法,但后來從我的經驗來看就不是。對小波的愛只能是在記憶中,你完全可以再愛上一個別的人,再發(fā)生真實的愛情?!?/p>
李銀河雖然在王小波去世后三個月就“梅開二度”,但是她始終沒有忘記王小波,她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王小波的懷念。
“小波和我是高度契合、靈魂合拍,而大俠和我則是完全補充的關系?!?/p>
在李銀河的生命里,王小波是真愛,大俠也是真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