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每天晚上正打算睡覺的時候,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就會哭。

有一天我下班回來,在電梯門遇到那個孩子,我就問他晚上為什么哭。他說作業(yè)沒做好,媽媽一直批評他。那時候很晚了,他很困,想睡了,但媽媽一直批評他不讓他睡。所以他一急就哭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我遇到孩子的媽媽,跟她說了這事,讓孩子要睡覺的時候,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多安撫一下孩子。

不可否認,孩子調(diào)皮搗蛋、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或是言行舉止不盡如人意,這些都可能觸發(fā)我們內(nèi)心的“小火山”。

然而,批評作為教育的一種方式,其效果卻深受時間、場合和方式的影響。

有幾個特別不適合批評孩子的時間點,即使再急再氣,也要努力忍住,因為正確的時機和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1、清晨起床時,別讓負面情緒成為一天的開始

小明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每天早晨都像個小鬧鐘一樣早早醒來,但他的起床氣卻讓媽媽頭疼不已。

有一次,因為小明賴床不起,還順手把床頭的水杯打翻,媽媽一時氣急敗壞,對著小明就是一頓批評。

結(jié)果,小明一天都悶悶不樂,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連晚飯時都提不起精神。

清晨,是一天中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時刻,對于孩子而言,更是他們心理準備迎接新挑戰(zhàn)的重要階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時批評孩子,無異于在他們的心靈窗戶上貼了一張陰霾的標簽,容易讓孩子一整天都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影響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能在孩子醒來時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用鼓勵的話語開啟新的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更愿意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2、用餐時分,餐桌應(yīng)是愛的傳遞而非批評的戰(zhàn)場

小麗是個學業(yè)繁重的初中生,每天放學回家,最期待的就是能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用晚餐,分享一天的趣事。

但有一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在餐桌上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小麗邊吃邊哭,那頓飯變得異常沉重,連平時最愛吃的菜也失去了味道。

餐桌,是一個家庭情感交流的溫馨場所,它承載著愛與分享的意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用餐時分批評孩子,不僅會破壞家庭和諧的氛圍,還可能導(dǎo)致孩子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生理反應(yīng),長期以往甚至會對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聰明的家長會利用這段時間,傾聽孩子的聲音,分享彼此的快樂與煩惱,讓餐桌成為孩子心靈的避風港,而不是批評的戰(zhàn)場。

3、睡覺前,別讓負面情緒成為夢境的陰霾

小強是個敏感的孩子,晚上如果有心事就很難入睡。

有一天,因為白天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了小摩擦,媽媽在睡前又舊事重提,對他進行了一番教育,希望他能學會寬容。

結(jié)果,小強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腦海中反復(fù)回放著媽媽的批評和白天的不愉快,直到深夜才勉強入睡,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

睡前,是孩子身心放松,準備進入夢鄉(xiāng)的關(guān)鍵時刻。

此時,他們的心靈格外敏感,更容易接受和記住信息,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在睡前批評孩子,不僅會影響他們的睡眠質(zhì)量,還可能讓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入睡,導(dǎo)致噩夢連連,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效率。

相反,家長可以選擇在睡前給孩子讀一本好書,講一個溫馨的睡前故事,或是進行簡短的親子交流,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帶著愛與安全感進入夢鄉(xiāng)。

總結(jié)

愛與理解永遠比批評更能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是一場漫長而細膩的旅程,批評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在恰當?shù)臅r機,以合適的方式,批評可以促使孩子反思成長;但在不適當?shù)?a class="keyword-search" >時間點,批評則可能變成傷害,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選擇最適合的時機和方法進行教育。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jīng)驗,歡迎關(guān)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