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實際數(shù)據說話,近些年來,國內居民儲蓄意愿大幅上升!
根據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目前我國居民的儲蓄率為46%,比世界平均居民儲蓄率29%還高出15%,可見我國老百姓的儲蓄熱情之高。
老百姓愛存錢,并不是因為他錢多的沒地方花,主要也是為了應對失業(yè)、疾病等突發(fā)情況。所以這筆錢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是不能有任何虧損的。
同時為了獲得更高利息收益,很多人也更傾向于做大額存單業(yè)務,既能保證本金不受損失,也能獲得比其他存款更高的利息收益。
但最近有專家直言,從明年開始,定期存款“超20萬”的家庭,將不得不面對“三大麻煩”,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大額定期存款的好處
大額定期存款是一種將一大筆資金在銀行存入一定期限內鎖定的金融產品,而且相比一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僅利息更高,而且通常操作也更簡便,安全性也更高。
此外。在定期存款中,大額存單的優(yōu)勢也更多。
①提取次數(shù)方面:普通的定期存款一般只能提前支取一次,但大額存單可以提前支取多次。只是提前取出的利息只能按活期利率來算,會損失部分利息。所以如果要提前取出,最好就是需要用多少就取多少,不用就不要取,避免利益損失。
②提前轉讓方面。大額存單卻可以提前轉讓,普通定期做不到這一點。而且,大額存單提前轉讓,有時不僅不會損失利息,甚至還可以多賺利息。

02.
存款超20萬,面臨的三大麻煩
對于手頭上有20萬資金的儲戶,定期存款并不是最佳選擇,非但如此,還可能迎來三大麻煩:
①實際利率偏低
實際收益率是考慮了通貨膨脹和稅收等因素后的凈利率,是一個更為真實的投資回報率。
比如銀行給出的定存利率是1.5%,但是扣除所得稅以后,到手的利率其實比實際更低。
具體的計算方式:實際到手利息 = 利率 × 存款金額 × (1 - 稅率)。
假如你有20萬,銀行給出的利率是1.5%,稅率是30%(600元是個人所得稅),那么按照計算,最后你實際到手的利息并不是你口算出來的3000,而是2400元。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實際利率其實只有1.2%。
所以在選擇存款產品之時,不能光看給出的存款利率,減去稅收后的實際收益率,才是你實際到手利息!

②錯過其他投資機會
如果將手中所有的存款用于定存,那么你就會錯過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國債等等,在行情大好之時,這些投資產品的收益率往往比存款的利率更高。
當然,高收益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如果大環(huán)境不好,選擇這些投資品往往虧損的概率也更高。

③通貨膨脹風險
其實,通貨膨脹的最佳體現(xiàn)就是,老百姓的錢“毛了”,以前你100塊可以買50個蘋果,現(xiàn)在只能買20個,等于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而如果要考慮通脹因素,那么,就當前的存款利率來看,顯然是無法跟上通貨膨脹步伐的。
目前國有大行經調整以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也只有1.55%,而且伴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xù),明年可能定期存款利率更低,意味著未來靠定期儲蓄戰(zhàn)勝通脹,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