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大巴車拐進平壤西郊的廠區(qū)時,我恍惚看見了1990年的國營棉紡廠——灰藍色工裝的人流正涌向車間,高音喇叭播放著《紡織工人進行曲》,連空氣里飄著的棉絮都帶著計劃經(jīng)濟特有的規(guī)整感。

"這是金正淑同志戰(zhàn)斗過的地方!"導(dǎo)游李同志突然拔高音調(diào)。這位金日成元首的夫人,正是這座1947年建廠的老牌國企的精神圖騰。我們這群中國游客瞬間挺直腰板,仿佛即將朝圣的不是

跨入紡紗車間的剎那,轟鳴聲裹著熱浪撲面而來。二十臺蘇聯(lián)制細紗機仍在運轉(zhuǎn),女工們像編排好的舞蹈演員,在紡錘間穿梭換紗。墻上的生產(chǎn)進度表還是手寫粉筆字,光榮榜照片泛著九十年代特有的黃調(diào)——若非看見2023年的日歷,真以為穿越了。

"這是最新引進的自動化設(shè)備!"李同志指著臺貼滿膠布的機器。我們面面相覷:這分明是八十年代的天津紡機廠舊款。帶團的王大姐偷偷說:"我家以前就是紡紗廠的,這機器我爺爺那輩用過。"

突然哨聲響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社會主義福利包"的真相

在飄著肥皂香的女工宿舍,我們見識了朝鮮式"企業(yè)辦社會":

婚戀服務(wù):工會每月組織"革命同志聯(lián)誼會",成功配對獎勵雙人棉被

育兒體系:哺乳室尿布全廠統(tǒng)一消毒,幼兒園教唱《紡織媽媽最光榮》

醫(yī)療特權(quán):廠醫(yī)院能開到大同江制藥廠特供安宮牛黃丸

票證經(jīng)濟:每月發(fā)12張"光榮券",能換到上海香皂和丹東牙膏

最震撼的是女澡堂。推開霧氣蒸騰的木門,竟藏著一個芬蘭式桑拿房。"下班來蒸十分鐘,棉絮都能咳出來。"玉珠邊說邊演示:先拍打松木條加速血液循環(huán),再往石爐澆菊花水——這捆菊花是她們在廠區(qū)空地自己種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漢語八級的紡織女工

交流環(huán)節(jié)成了大型魔幻現(xiàn)場。當玉珠用播音腔說出"歡迎來到新時代的紡織工業(yè)樣板"時,在場老廣驚得掉了早茶點心。更絕的是女工們集體表演《月亮代表我的心》,歌詞改成了"你問我愛你有多深,主體思想代表我的心"。

"都是夜校學的。"玉珠眨眨眼。她們每天下班要上兩小時中文課,教材是《中朝友誼對話手冊》。有個東北大哥逗她:"知道'老鐵666'啥意思不?"姑娘們齊聲答:"這是中國同志對革命友誼的贊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光榮榜下的隱秘人生

在廠史館"

三年學徒期:每天多紡10公斤棉紗可評"突擊手"

五年成骨干:連續(xù)1800天無瑕疵晉升"千里馬工人"

十年當楷模:培養(yǎng)三個徒弟升任"共和國英雄"

玻璃柜里陳列著1979年的《超產(chǎn)日記》,某位勞模曾連續(xù)工作72小時。如今雖不再提倡拼命,但電子屏上的"今日標兵"仍刺激著每個人——榮登榜首者能多領(lǐng)5公斤肉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廠區(qū)夜話:棉絮里的青春

趁著夜色,我摸回廠區(qū)小賣部。值班的崔大姐正用"光榮券"換青島啤酒——這是專供外賓的硬通貨。三瓶下肚,她終于說了實話:"我在這廠子待了三十年,女兒去年也進來了。"

窗外的集體宿舍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崔大姐指著某扇窗戶:"那屋住著六個延邊來的實習生,天天偷聽韓國電臺。"突然又警覺地改口:"不過她們都是忠于領(lǐng)袖的好同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尾聲:棉紡廠里的時空折疊

臨走前收到玉珠送的禮物:一包印著牡丹峰圖案的棉紗手帕。她說這是用超產(chǎn)棉紗偷偷織的,"比結(jié)婚時發(fā)的綢緞還軟和"。

大巴駛過廠門口的金正淑雕像時,我突然想起母親——她曾是石家莊國棉三廠的女工,九十年代下崗時抱著織機零件哭了一夜。兩個社會主義女工,一個在市場的浪潮中沉浮,一個在計劃的溫室里終老,到底誰更幸福?

或許答案就藏在那臺老紡機里。中國的機器早已更新?lián)Q代,朝鮮的機器還在吱呀轉(zhuǎn)動,就像兩個平行時空的齒輪,各自咬合著不同的命運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