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俄烏沖突給中國提了怎樣的醒?真的應該在西部沙漠,囤夠300萬人用的彈藥嗎?
俄烏沖突開打3年以來,除了創(chuàng)造出非對稱條件下的“無人機”神話外,給世界各國另一個巨大的提醒就是,保持彈藥充足的重要性。像無人機的問題,俄羅斯在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摸索出給裝甲車輛“加蓋”的方式,已經被我軍借鑒并實驗。2024年一檔央視軍事節(jié)目中,就赫然展示出我軍某部的PLZ05式自行加榴炮,被加裝防“鐵柵欄”以防御自殺式無人機。
但對于是否需要在和平時期囤積足夠的武器彈藥,則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俄烏沖突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彈藥儲備在現代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所以中國應該在西部沙漠,囤積夠300萬人所使用的武器彈藥,從而以備不時之需。

而這一觀點的論據自然來自于俄烏沖突中,長期高烈度戰(zhàn)爭所暴露的彈藥消耗壓力,高峰時期俄羅斯曾每日消耗約2萬發(fā)炮彈。烏軍雖僅能還擊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彈藥量,在反攻階段每日消耗也就8000發(fā)左右,但卻借助西方援助都難以填補缺口問題。
雙方在這種高強度消耗下,庫存都迅速見底。北約國家更是一度因援烏導致自身彈藥庫存枯竭,美國70%的“標槍”導彈庫存被消耗,暴露出西方和平時期的軍工產能,難以支撐長期高強度戰(zhàn)爭。

而俄羅斯則也是通過尋求外部支持,依賴朝鮮和伊朗的彈藥援助獲得了戰(zhàn)力的維持。比較有意思的是去年援烏彈藥告急時,美國還曾讓韓國在彈藥供應上“力挺”烏克蘭。通過“間接”轉移的方式,一口氣提供了30多萬發(fā)155毫米口徑的炮彈,甚至一度超過當時所有援烏歐洲國家,所提供的彈藥總和。
沒想到朝鮮半島上兩個針鋒相對的國家,生產出來攻擊對方的炮彈,居然以這種方式在俄烏沖突戰(zhàn)場上相遇。

而這也正是因為朝鮮半島局勢長期劍拔弩張,讓雙方不得不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才會擁有如此大量的彈藥“存貨”。
而中國目前正面臨著東部、南部,以及西南方向的諸多地緣政治壓力,其中就包括美國及其在東亞的盟友,以及與我國存在邊境沖突的印度等。雖然還沒到火藥味很濃的狀態(tài),但并不代表沒有軍事安全威脅。
所以預先儲備似乎很有必要,是被視為應對未來突發(fā)戰(zhàn)爭的關鍵手段。而將彈藥囤積在西部沙漠,可以利用沙漠氣候干燥,空氣濕度低的特點,有效防止武器彈藥受潮和金屬部件生銹,延長儲存壽命。
例如美軍霍桑陸軍倉庫就位于內華達沙漠,干燥環(huán)境是露天或密封儲存彈藥以及大型裝備的理想條件。

同時西部地區(qū)地廣人稀,可降低因意外事故或戰(zhàn)時攻擊對平民生活的影響。廣闊的沙漠地形便于分散儲存設施,減少被集中打擊的風險。美國霍桑倉庫就通過分散2700多個彈藥庫實現高安全性。
還有就是西部儲存的彈藥可快速支援中印邊境等戰(zhàn)略方向。例如從新疆、青海等地的倉庫向阿克賽欽、察隅等地運輸彈藥,比從中東部調運更快捷且成本更低。

不過中國以遠遠領先全球各國的鋼產量,以及全球最強軍工產能,光是子彈就能夠產量達20億發(fā)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戰(zhàn)時更可以通過“民轉軍”快速擴產。同時新造裝備性價比,要遠超維護翻新的舊武器彈藥。因而集中增加儲存既不經濟,也并不適宜我國目前多戰(zhàn)線防御的需求,暫時可能并沒有這樣的必要。
看了是否要囤積武器彈藥的問題,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看看新聞,美媒爆料!韓今年“間接”為烏提供155毫米炮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439397002943063&wfr=spider&for=pc

觀察者網,華爾街日報:俄軍約60%的炮彈來自朝鮮 可能有500萬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06639798235730&wfr=spider&for=pc

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白宮承認美國在世界各地的武器庫“日益枯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4636118874687071&wfr=spider&for=pc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