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漢字不僅是中國的官方文字,也是朝鮮,越南,琉球這些東亞國家的官方文字,包括日本文字也受到漢字影響,直到現(xiàn)在日本文字之中依然有漢字。在文化方面,將這些歷史上使用漢字,現(xiàn)在受到漢字影響的區(qū)域稱為漢字文化圈。不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開始廢除漢字,但又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導致不得不恢復漢字。

比如韓國這個國家,早在建國之初,就主張廢除漢字,但遭遇了各種困難。韓國又開始延緩廢除漢字進程,決定循序漸進廢除漢字。李承晚在位時期,頒布了《諺文專屬用途法》,要求在全國大力推廣諺文,但中小學繼續(xù)保持漢字教育。直到樸正熙在位時期,才下令取消韓國中小學的漢字教育。此后韓國使用漢字越來越少,但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導致韓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漢字。比如在韓國身份證之中,都要注釋漢字。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朝鮮在建國之后,也下令廢除了漢字,后來也開始有限恢復漢字。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漢字在半島的使用歷史悠久。公元前2世紀時期,漢字傳入朝鮮半島,逐漸成為貴族官僚使用的文字,被稱為“吏讀文”。而朝鮮半島的平民并沒有文字,因此在很長時期內,朝鮮半島政令傳達困難,都需要口頭傳達。直到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李裪在位時期,下令創(chuàng)制了朝鮮文字,開始被平民廣泛使用。不過朝鮮王朝貴族官僚看不上這種文字,依然使用漢字,將漢字稱為“真書”,相對漢字來說,朝鮮文章就被稱為“諺文”。

第二,殖民時代諺文興起。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清朝戰(zhàn)敗后,承認朝鮮獨立,此后朝鮮不再是清朝藩屬國,淪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控制下,開始在嘲笑半島推行日語教育,強制使用日本文字,包括漢字和諺文,都受到限制。1910年《日韓合并條約》簽訂后,日本朝鮮總督府下令推行"國語(日語)常用"政策,要求朝鮮人使用日語和日文。日本的殖民政策,使朝鮮民族意識逐漸覺醒,開始意識到追求民族獨立,必須有自己的文字。就這樣,諺文逐漸被朝鮮各階層廣泛接納。

第三,朝鮮建國廢除漢字。1945年,日本戰(zhàn)敗,美國和蘇聯(lián)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在美國支持下,韓國宣布成立。1948年9月,在蘇聯(lián)支持下,朝鮮宣布成立。朝鮮建國后,認為漢字是朝鮮半島歷史上貴族和官僚使用的文字,不是廣大平民使用的文字,而且漢字是中國文字,不是朝鮮民族的文字。因此朝鮮建國后,決定廢除漢字。朝鮮廢除漢字過程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1949-1954)廢除政府公文中的漢字,第二階段(1954-1964)在教育領域全面廢止?jié)h字教育,第三階段(1964-1968)清除公共場所漢字標識。

第四,有限恢復漢字。朝鮮廢除漢字之后,也和韓國一樣,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這是因為諺文是表音文字,沒有漢字注釋很容易混淆。比如朝鮮廢除漢字后,難以閱讀《李朝實錄》等歷史典籍,造成傳統(tǒng)文化認知障礙。還有在科技,法律、醫(yī)學領域出現(xiàn)大量同音異義詞匯。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不得不有限恢復漢字。比如1977年,朝鮮恢復了部分"科技漢字"教學。蘇聯(lián)解體后,朝鮮有限度恢復漢字教育。1993年,朝鮮在重點高中開設漢字選修課,1999年朝鮮平壤外國語大學設立漢字專業(yè)。這種彈性調整體現(xiàn)了對漢字實用性的適度妥協(xié)。綜合這些方面,朝鮮建國后,廢除了漢字,又決定有限恢復漢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