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lián):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萬事只求半稱心,意味著常常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林語堂先生說,這是“中國人所發(fā)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稱心”并非消極無奈,而是一種人到中年后的豁達與智慧。“半”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心靈狀態(tài),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假如事事盡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輝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p>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就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置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tài);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