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的牡丹花簽,其實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明明寫著一句唐詩的“任是無情也動人”,實際真正的出處是宋詞《南鄉(xiāng)子·妙手寫徽真》。秦觀引用并修改了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任是無情亦動人”一句,成就了另一個經(jīng)典。

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墻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為您講述《紅樓夢》里的那些事兒
?簽約全網(wǎng)維權(quán),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
既然“任是無情也動人”出自秦觀的詞,為什么曹雪芹要將之歸于羅隱的詩呢?我覺得并不是文本抄錯,而是曹雪芹故意為之。皆因牡丹花簽既是以羅隱的《牡丹花》為薛寶釵作讖,也引用了秦觀的《南柯子·妙手寫徽真》為薛寶釵作讖。

相傳秦觀在拜會蘇軾時,見到了一幅唐代名妓崔徽的半身像,而作了這首詞。詞中的崔徽用情至深,卻遭情人裴敬中辜負拋棄;就與薛寶釵婚后遭賈寶玉一去不歸“拋棄”的經(jīng)歷完全相同。
曹雪芹以“任是無情也動人”為薛寶釵作讖,就應該是借崔徽之情被“辜負”的典故,佐證薛寶釵婚姻失敗的事實。
其實秦觀的這首《南鄉(xiāng)子?妙手寫徽真》,可不僅僅只影射了薛寶釵的婚姻悲劇,重點還要關(guān)注詞中對崔徽容貌的描寫,與《紅樓夢》中曹雪芹對薛寶釵、林黛玉的容貌描寫的近似文字。

上闋 “水剪雙眸點絳唇”,與薛寶釵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的形象相符;下闋 “誰記當年翠黛顰”,則與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以及 “顰顰” 之名所蘊含的 “病如西子勝三分” 的形象相近。
據(jù)此就有理由相信,曹雪芹在描寫薛寶釵與林黛玉的容貌時,是借鑒了秦觀的這首《南柯子·妙手寫徽真》對崔徽的容貌描寫。這或許才是他故意寫”任是無情也動人”,而不是“任是無情亦動人”的原因。
曹雪芹將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判詞、《終身誤》曲子合一,將人物性格、經(jīng)歷的銜接,都往“釵黛合一”的方向引導,《南柯子·妙手寫徽真》的崔徽形象,無疑也是一個有力的佐證。釵黛容貌可以借鑒自秦觀詞中的崔徽,情自然也可以借鑒。

所以,秦觀在詞中提到的 “東鄰”二字也有兩個典故出處。其一,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東鄰美人,以宋玉對 “東鄰女” 的傾慕,影射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深情;其二,《孔雀東南飛》中被焦仲卿母親看中的東鄰富家女,又像薛寶釵插足木石姻緣。而將兩者結(jié)合,豈不就還原出了寶黛釵三人 “終身誤” 的結(jié)局!
崔徽一人,身兼釵黛之美,深情一如林黛玉,經(jīng)歷則如薛寶釵,正是“釵黛合一”、寶黛釵“終身誤”的寫照,足見曹雪芹伏筆設計的匠心獨運。
此外,秦觀在《紅樓夢》中還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五回,賈寶玉看見秦可卿房中那副對聯(lián)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便是曹雪芹假托 “秦太虛” 所作。這副對聯(lián),也是對“釵黛合一”判詞的重要線索補充。
“嫩寒鎖夢因春冷”,典出唐代詩僧齊已的《城中示友人》詩:“重城不鎖夢,夜自歸山”,意思是“龐大的城池就算留住他的人,也不能阻其夢中歸山(寺)?!迸c賈寶玉一心出家而去對照,凸顯薛寶釵姻緣失敗結(jié)局。

“芳氣籠人是酒香”,應是套用陸游“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分別是襲人與晴雯的名字出處。而陸游被迫休唐琬,另娶王氏的《釵頭鳳》典故,與賈寶玉被迫與林黛玉分離,另娶薛寶釵的姻緣悲劇如出一轍。
至于 “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 的太虛幻境名字,更可能是由“秦太虛”諧音“情·太虛”三字而來,說明《紅樓夢》情之主旨,或許就源自秦觀詞中的情感主題。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jù)《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