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中的成長故事
楊文青
“眼神空洞”,是上海市奉賢區(qū)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的胡紅梅老師初次訪問“春雨計劃”資助的大壯(化名)時,對大壯的第一印象。
大壯的父母早年離異,他與爺爺奶奶、妹妹一起生活,一家人的生計全靠媽媽外出打工艱難維持。加上大壯的妹妹患有地中海貧血癥,治療費用壓得這家人喘不過氣。
胡紅梅第一次見到大壯時,因費用問題大壯的妹妹已經(jīng)停藥兩個多月。大壯內(nèi)心充滿了迷茫與絕望,甚至一度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
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胡紅梅立刻察覺到了大壯的異常。她與大壯并肩坐下,用溫和的語氣耐心交談,不時輕拍大壯的肩膀,給予鼓勵。在胡紅梅的輕言細語下,大壯原本低垂的頭漸漸抬起,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后聽得更加認真,偶爾還會輕輕點頭。
一次看似簡單的交流,卻給予了大壯學習和心理上的支持。他的眼神逐漸恢復了光彩,學習上變得更加努力,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生活中,與家人的溝通也變得更加頻繁,整個人變得開朗起來。
大壯只是上海市奉賢區(qū)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傾力幫扶工作中的一個案例。在奉賢區(qū)援滇干部的號召下,奉賢區(qū)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自2022年開始,多次到漾濞縣開展幫扶工作。在幫扶過程中,上海市奉賢區(qū)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與漾濞縣教體局共同策劃并實施了“春雨計劃”。
“春雨計劃”組織了百余位具有家庭教育知識背景的“志愿者媽媽”與漾濞縣的困難學生“一對一”結(jié)對、定時資助、定期通信、定向研學。
與傳統(tǒng)的資助模式不同,對大山里的孩子們來說,這些“上海媽媽”除了提供資金援助外,還堅持與困難學生進行定期的書信往來,進行心靈上的陪伴。在假期,她們還會組織研學活動,與困難學生面對面共同成長。
在漾濞縣,共有112位像大壯這樣的困難學生享受到了“春雨計劃”的資助,資助總額達到了26萬余元。而志愿者媽媽們的無私付出,更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衡量。
后來再次見到大壯時,胡紅梅詢問他未來的規(guī)劃,他堅定地回答:“我長大了要做醫(yī)生,給妹妹治病。”
總監(jiān)制:姚卜成
監(jiān)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