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因為掣得牡丹花簽,艷冠群芳,便獲得特權(quán),可以任意讓人“為她服務(wù)”,于是她便指明讓芳官唱一個曲兒,于是就有了那首《賞花時》。
《賞花時》出自湯顯祖的《邯鄲記》。講述了的是 “黃粱夢” 的故事。不過,賈元春省親當(dāng)晚點的第三出戲《仙緣》,據(jù)脂硯齋批語,《邯鄲記》伏甄寶玉送玉,推測與日后賈寶玉出家的情節(jié)有關(guān)。芳官給薛寶釵唱《賞花時》,接續(xù)了牡丹花簽之讖,暗示賈寶玉將會離開薛寶釵,最終出家而去。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為您講述《紅樓夢》里的那些事兒
?簽約全網(wǎng)維權(quán),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fù)
“翠鳳毛翎扎帚叉,閑踏天門掃落花。您看那風(fēng)起玉塵沙。猛可的那一層云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您與俺眼向云霞。洞賓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教人留恨碧桃花?!?br/>
這首《賞花時》并非是講黃粱夢,而是插敘何仙姑盼望呂洞賓歸來的焦急之情。原來何仙姑要參加王母的蟠桃宴,想找人替她打掃天門落花。呂洞賓主動下界尋人,看中盧生后以 “黃粱一夢” 度化,不想盧生遲遲不醒,耽擱了呂洞賓的歸期。何仙姑因蟠桃會臨近,心中焦急,抱怨呂洞賓沒有按時歸來。

傳說何仙姑與呂洞賓既是師徒,又是情侶。何仙姑盼望呂洞賓歸來的心情,就如同薛寶釵日后盼望賈寶玉歸來的心情。但何仙姑又號荷花仙,對應(yīng)的是“芙蓉”林黛玉。何仙姑在天門掃花,林黛玉在大觀園葬花,不排除 “黛玉葬花” 的設(shè)計靈感由此而來。曹雪芹巧妙的借何仙姑一人,也有對釵黛合一作巧妙的隱喻。

關(guān)于呂洞賓遲遲不歸,民間還有另一個傳說,是說呂洞賓邂逅白牡丹,與她產(chǎn)生了情緣糾葛。《賞花時》中的那句 “抵多少門外即天涯”,就出自劉禹錫描寫白牡丹的《和令狐相公別牡丹》:“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yuǎn)別,春明門外即天涯?!眳味促e因白牡丹 “忘了” 何仙姑的托付,也與林黛玉說賈寶玉 “有了姐姐忘了妹妹” 的情節(jié)相近。不知道這個巧合是不是曹雪芹的故意為之。

最后要再說一下盧生的仙緣。盧生本一心追求科舉功名,路遇呂洞賓度化而入夢,夢中娶了賢妻,金榜題名,官場順?biāo)臁5眠\過后,他屢遭陷害,經(jīng)歷了家破人亡、命懸一線的困境。好在關(guān)鍵時刻得人搭救而大難不死,最終位極人臣。直到終老,盧生才領(lǐng)悟到人生 “得失” 的真諦。醒來后,他發(fā)現(xiàn)鍋中的黃粱米尚未煮熟,想那夢中一生榮華不過頃刻之間,于是大徹大悟,隨呂洞賓出家。

我們從盧生的 “黃粱夢”,明顯能看賈寶玉的 “紅樓夢”的影子。盡管賈寶玉并不像盧生追求名利富貴,可他出生就在富貴之中。他的起點就是盧生夢中的終點。而盧生于夢中經(jīng)歷興亡醒后頓悟,正是賈寶玉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歷興亡后頓悟的對照。盧生之夢,就像賈寶玉的現(xiàn)實人生,二人殊途同歸,印證的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本質(zhì)。
而《賞花時》對薛寶釵來說,實際解開了她那個“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心結(jié),賈寶玉的出家是自我覺醒,與她并無直接關(guān)系。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jù)《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