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朱興芝

4月1日,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東湖校區(qū))以“尋跡眉山·師法東坡”為主題,組織七年級四百多名學生赴眉山開展為期3天的研學之旅。通過實地探訪蘇母祠、東坡竹林濕地和三蘇祠,沉浸式感受東坡文化的深厚底蘊。此次活動以蘇東坡的成長軌跡為脈絡,將“四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學會共處、學會擔當)教育理念融入實踐,通過文化溯源、非遺體驗、團隊協(xié)作等多元形式,引導學生感悟先賢智慧,厚植家國情懷。
家庭教育,在于言傳身教

活動當天,學生們來到蘇母祠。在講解員的細致解說下,學生們深入了解了蘇母程夫人的生平事跡,她對蘇軾、蘇轍兄弟的言傳身教以及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深遠影響。“孩子們認真聆聽,從蘇母的故事中汲取著為人處世與治學的智慧,對古人的品德修養(yǎng)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蹦昙壗M長鄒秀華老師說道。
中巖寺,作為當天活動的第二站,學生們滿懷期待,沿著蜿蜒山路拾級而上,攀登過程中,他們相互鼓勵、攜手前行,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毅力。到達中巖寺后,專業(yè)講解員為學生們揭開中巖寺的神秘面紗。從寺廟的歷史淵源,講述其始建于東晉時期,歷經(jīng)歲月洗禮,見證了無數(shù)朝代更迭與文化傳承;到介紹寺內豐富的摩崖石刻,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刻、蒼勁有力的題字,都承載著古人的藝術智慧與精神信仰。學生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出疑問,沉浸在這跨越千年的文化氛圍中。他們還了解到蘇軾與中巖寺的不解之緣,相傳蘇軾年少時曾在此求學,中巖的山水人文滋養(yǎng)了他的才情,為其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以手抵心,踐行文化擔當

本次活動的帶隊負責人陸恒校長助理談到,后續(xù)的活動將在千年文脈圣地——三蘇祠。欣賞蘇軾、蘇轍、蘇洵父子三人的詩詞書畫作品,聆聽他們的文學成就與人生經(jīng)歷。通過參觀豐富的文物和歷史資料,讓學生對東坡文化的內涵有了更全面、立體的理解。
據(jù)了解,活動最后一天師生們還將走進東坡竹林濕地感受竹編文化,讓孩子們更深入學習竹文化與東坡文化。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還安排了學生們體驗了非遺竹編技藝,從竹子的特性認知到親手編織簡單竹制品,在實踐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體會到東坡先生對竹子品格的推崇。

此次研學是七中育才東湖校區(qū)“大思政課”建設的創(chuàng)新實踐。陸恒校長助理表示:“我們希望學生通過這場行走的課堂,將東坡‘守其初心、知行合一’的精神化為成長坐標,成為兼具文化底蘊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代新人?!?/p>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