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大 何

當他們開始抓房子質量,保交樓,取消公攤面積的時候,得牢牢記住,不是他們良心發(fā)現(xiàn)了,而是他們發(fā)現(xiàn)沒人買單了。

3月31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guī)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前不久備受關注的“層高不低于3米”的好房子要求,就來自這份標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標準明確——

  • 新建住宅建筑的層高提升為不低于3.00米;
  • 每套住宅都有滿足日照標準的房間;
  • 將現(xiàn)行要求規(guī)定的7層起設置電梯,提升為4層起就要設置電梯,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

不單單是這些,標準對房子在舒適性,適老化,信息化等方面也有很多規(guī)定。

一個問題是,國家為什么要這么快推出好房子的新標準呢?

低情商的說法就是文章開頭那段。

而高情商的說法,是為了實現(xiàn)“止跌回穩(wěn)”的大目標。

回顧今年兩會,“穩(wěn)住樓市股市”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止跌回穩(wěn)”成為2025年房地產工作的首要任務。

與此同時,“好房子”也第一次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這么看,“好房子”的政策顯然是為了服務于前者的調控手段。

樓市調控新政策的出臺,其實是在加速市場分化。

事實上,當下有兩個趨勢已經形成了。

第一個就是住宅的豪宅化,在新房市場,小面積、低總價的剛需房正在加速的收斂,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豪華裝修的、總價高的新房

而各省推出來的新的住宅規(guī)范還在加速這一趨勢,從去年開始,包括江西、福建、深圳、天津都密集推出了第四代住宅的設計規(guī)范。

那這些規(guī)范對層高、對采光,甚至對飄窗臺的近身都做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特別是高得房率這一點,是現(xiàn)在新一代住宅吸引居民購房的主打看點,100%以上得房率的新房越來越多。

這次好房子新規(guī)不僅要求四層以上住宅必須安裝電梯,還對隔音效果和室內門洞寬度提出了更高標準。

這些看似新增的要求,其實不過是把過去高端社區(qū)和洋房項目里早已存在的做法標準化了,甚至有些條款反而放寬了對開發(fā)商的限制。

比如那些大院式社區(qū)和洋房住區(qū),早就屬于事實上的高端住宅,現(xiàn)在只是把這些默認做法寫進了規(guī)范里。

一句話總結就是,未來上市的房子,即便同一價格面積設計,對現(xiàn)在的住房都是降維打擊。

而且這不是某一地的變化。

第二個趨勢是各地方新推的地塊都在被高溢價的拿。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杭州、成都地王頻出,不斷刷新拍地價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尤其杭州,樓面價從突破7字頭到突破8字頭(接近9萬元),只花了短短三天,成為全國樓面價第三高的城市,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我知道肯定有人說能有這個溢價,當然是因為人家地理區(qū)位好,是核心位置的核心資產,

但你要知道推什么地的背后,也代表著土地的供給方想要向市場推什么樣的產品。

比如杭州西湖區(qū)的這塊地王,容積率只有1.1,土拍的溢價率卻達到了驚人的115%。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政策導向的核心,就是要重新定義“好房子”的標準,讓新房市場和二手房市場加速分化。

中高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會被引導到新房市場,而普通家庭尤其是新市民的居住需求,則會更多依賴存量二手房。

一旦高端買家不再關注二手房,這類房子自然就炒不起來了,金融屬性也會逐漸剝離。

沒錯,政策確實要求止跌回穩(wěn),但是這個止跌回穩(wěn)的方式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好房子的得房率超過100%,裝修還上檔次,住著還舒適,

只要讓他們見過古德豪斯的好,他們自然會嫌棄自家剛需的小。

沒錯,這才是止跌回穩(wěn)的邏輯——誰有錢掙誰的。

說白了,未來的住房市場將分成兩個陣營:

  1. 高端新房:這類房子供應量少但價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高收入群體,普通人很難企及。
  2. 剛需二手房:長期保持低價橫盤(實際可能因稅費和折舊緩慢下跌),基本失去增值空間,徹底回歸居住功能。

這種分化其實是件好事。

一方面,更多人能以更低成本解決住房問題;

另一方面,大家也不用再把買房當作唯一的投資手段。

畢竟房產投資門檻太高,之前還出現(xiàn)過深房理那樣的金融化風險,而金融資產投資門檻低、流動性好,更適合普通人。

當市場現(xiàn)狀徹底熄滅商品房的投資屬性時,作為商品的房屋,居住功能便成為購買者越來越重視的事情

當然,這個轉型過程中,那些前幾年高杠桿買房的人可能成為最慘的那批。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不用操心太長遠的事,但眼前能躲的坑可得留神。

比如說今年的新建商品房,規(guī)劃和建設標準都是舊的,你這邊買完,旁邊有可能就是換代的低容積率、高得房率的新房…

而在開發(fā)商的財務模型沒有根本改善的情況下,提高好房子的標準,無疑會在顯要部分增加產品成本。

這邊多了,那邊就要摳一點,那羊毛出在誰身上?

所以,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文完,感謝閱讀,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