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宋代詞人李之儀,你肯定一臉茫然:不認識。
但如果說起他的名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你肯定會恍然大悟,是他呀。
李之儀作為宋代詞人,琴棋書畫皆能,曾和蘇軾一起交流唱和,是“蘇門”文學(xué)集團的重要成員。
他的名作《卜算子》是唯一一首收入《宋詞三百首》的作品,語言清淡,感情濃厚。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卻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這條江水何時不再這般流動?這份離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意。
這首唯美的宋詞應(yīng)當(dāng)寫于李之儀的晚年,是他送給紅顏知己楊姝的一首詞。
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李之儀因得罪了蔡京,被貶到太平州,這是李之儀悲劇人生的開始。
到太平州的第一年,兒媳去世,第二年,病體沉重,從春天到夏天,一天比一天嚴重。第三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兒子也去世了。第四年,癬瘡疾病發(fā)作,到了冬天,天寒地凍,更加難過。
李之儀經(jīng)歷了仕途的不順,妻子子女相繼去世,而自己疾病纏身,這樣的生活,真是讓人身體和心靈俱苦。
此時,李之儀碰到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楊姝。楊姝是一個歌妓,年輕貌美,而且頗有正義感。
多年前,楊姝曾為貶到當(dāng)涂的黃庭堅彈奏《履霜操》,為他的不公遭遇不平。
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dāng)作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
兩個漂泊的靈魂,相遇后,被對方吸引。他們互相理解,互相取暖。
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的最后一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被許多網(wǎng)友引用來表達愛情或相思之情。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焙拗疅o已,正緣愛之深摯。
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fā)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恒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這首似民歌的詞,新巧的構(gòu)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凈的語言、復(fù)沓的句法的結(jié)合,構(gòu)成了這首詞特有的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fēng)神。
我的愛,我的相思之情,與這江水一樣綿長。
每每讀到這里,都為李之儀感動,為楊姝感動。在生命最苦痛的時候,能夠碰到一個紅顏知己,知你,懂你,陪伴你。真是世間莫大的幸運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