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數(shù)醫(yī)院的某個角落,都會有這樣一方靜謐之地,它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忙碌與急促,這里就是安寧療護病區(qū),一個專為生命終章提供溫暖陪伴與心靈慰藉的地方。

上午,在豫園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病區(qū),這位從醫(yī)20多年主治醫(yī)師張國君跟護士交代了床位問題之后,便匆匆走進溫暖而平靜的病房,拿著聽診器,為患者聽診。

初入安寧療護領域時,面對死亡的頻繁降臨,張醫(yī)生坦言,內心的確經歷過掙扎和不適。每當看到患者家屬因親人的離去而悲痛欲絕,他的心中也會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哀傷。張國君說:“剛進入安寧療護的確有點不適應,因為原先在腫瘤內科接觸病人,大多數(shù)還是腫瘤周期可治療的病人,生存期也比較長。而安寧療護完全不一樣,這里都是腫瘤終末期,無法再承受腫瘤治療的病人,最后都是惋惜地以生命結束來收場 ,對我而言心理有明顯的落差 。”

調入安寧療護病區(qū)已有十年,張醫(yī)生在辦公室擺放了一只魚缸,遇到煩心事,他選擇的減壓方式就是喂一喂兩只烏龜。在安寧療護病房里,張醫(yī)生不僅是醫(yī)生,更是患者和家屬的心靈慰藉者。他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溫暖的話語,幫助患者緩解身體上的病痛,更引導他們面對生命的終章。

一名家屬在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他的爸爸被送到安寧療護病區(qū)之后,他減輕了不少壓力,因為這里有像張醫(yī)生這樣的醫(yī)護團隊,即便遇到緊急問題,處理起來更專業(yè)。而另一位家屬同樣表示,讓患者得到專業(yè)、周到、細致的醫(yī)療和陪護,讓家屬也有了一些放松和平靜。對家屬來講 ,消除了一些疑惑和焦慮,“所以,這個治愈是雙向的 ”。

該社區(qū)安寧療護病區(qū)去年收治患者70人,從2012年開設至今,接納了850名患者,平均每年收治65人。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一起回憶往昔的美好時光,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愿望,用行動詮釋著“身心社靈”的全方位照顧,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廣泛贊譽,成為他們繼續(xù)前行的強大動力。

救死扶傷不僅僅是挽回生命,更包括在生命最后的旅程中給予患者和家屬關懷與支持,看到患者在我們精心照料下安詳?shù)仉x去,家屬能夠帶著一份釋然和感激走出病房,這份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張國君表示,在疼痛控制上 ,現(xiàn)在止疼手段非常多,有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等,他幾乎每天琢磨著如何讓患者疼痛癥狀改善得更好。當記者離開病區(qū)時,辦公室里的張醫(yī)生又打開了一份份厚厚的報告,對病例進行復盤。在這個看似充滿悲傷的科室里,他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別樣的榮耀。
記者 / 李德翔
編輯 / 孫沖
圖片 / 李德翔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