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清官員行程時間對比
英國新任命的全權代表璞鼎查從倫敦出發(fā)經(jīng)印度抵達澳門,全程僅用67天。璞鼎查在印度為調配兵力還停留了十天,若不算這十天,實際僅耗時57天。反觀中國,欽差大臣林則徐從北京前往廣州用了61天,琦善用了56天,奕山則為57天。璞鼎查從英國到廣州的時間與清朝大臣從北京到廣州的時間相近,英國的工業(yè)科技極大地縮短了戰(zhàn)場距離。

璞鼎查
璞鼎查抵達澳門后的行動及奕山的瞞報
璞鼎查于1841年8月10日抵達澳門,他向兩廣總督發(fā)出兩道照會。表示自己將接任義律成為英國新的全權代表,在英國的目的沒有達到之前,他們的艦隊會北上且不停進攻,還要求廣州官員將此呈報北京朝廷。他態(tài)度堅決,若清政府想停戰(zhàn)談判,他只和清朝全權代表談,其他人不予理會,談判基礎是《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中的各項要求,不答應就沒得談。英軍艦隊北上,奕山開始忐忑不安,若如實上報璞鼎查的照會,他此前的謊言就會敗露。但他必須匯報英國更換新主帥一事,思前想后,他在呈給道光的奏折中繼續(xù)說謊,稱英國換了新主帥,還說義律被英國撤職后不高興,他沒有告知新主帥璞鼎查關于清朝皇帝批準英夷通商的旨意,所以新主帥會再次北上繼續(xù)向皇帝求恩賜。奕山對璞鼎查的真正使命只字未提,也未提及璞鼎查北上會采取軍事行動,導致道光對英軍北上毫無防備。

顏伯燾的任職、備戰(zhàn)及揭露奕山
奕山騙得了道光,卻瞞不過顏伯燾。顏伯燾是新上任的閩浙總督,道光罷黜鄧廷禎后,將顏伯燾從云南調任至浙江擔任閩浙總督。在鴉片戰(zhàn)爭前,廈門是僅次于廣州和上海的航運中心,于清朝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港口。

顏伯燾
1841年3月,顏伯燾抵達福建廈門,他敏銳察覺到廈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還聽到英國似有意謀取廈門為通商口岸,他覺得廈門日后必有戰(zhàn)事。顏伯燾是強硬的主戰(zhàn)派,在廈門大力開展前所未有的海防建設,花錢毫不手軟。盡管道光多次責令節(jié)省,可顏伯燾依舊一意孤行,屢次申請經(jīng)費。歷經(jīng)半年籌備,顏伯燾在廈門一帶安置四百多門岸炮,部署5680名守軍,建造50艘大型戰(zhàn)船,使廈門成為清王朝強大的海防要塞之一。顏伯燾部署廈門防務的同時,也時刻關注廣州的動態(tài)。奕山謊報軍情被他發(fā)覺,他向道光上奏揭露廣州真相,并附上諸多證據(jù)文件。但道光不僅不理會,反而下旨稱廣州軍務已穩(wěn),讓他酌情撤防以節(jié)省軍費。顏伯燾堅信自己情報準確,不但未撤防,反而加強防備。

廈門炮臺
廈門之戰(zhàn)及結果
8月25日,英艦駛入廈門南水道。顏伯燾嚴陣以待,準備和英軍一決高下。英軍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讓出廈門城邑炮臺,顏伯燾未予理會,他對自身防御體系信心十足。8月26日下午,英軍發(fā)起攻擊,他們讓炮艦在正面轟擊清軍各炮臺,讓陸軍從炮臺側翼登陸進攻。英軍戰(zhàn)艦與清軍在鼓浪嶼展開激烈炮戰(zhàn),英軍的火炮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遠超清軍。歷經(jīng)80分鐘炮戰(zhàn),英軍打啞清軍三座炮臺,隨后英軍地面部隊從沙灘登陸,從清軍側后方進攻,守炮臺的清軍毫無遮蔽,慘敗于英軍地面部隊。廈門的所有防線被英軍以同樣方法逐個擊破,僅一個下午,廈門即被攻破,廈門島南岸全部淪陷。

廈門戰(zhàn)役
坐鎮(zhèn)指揮的顏伯燾看著自己耗費半年精心構建的防御體系瞬間崩塌,與身邊官員痛哭流涕,隨后從自信滿滿變得極度恐慌,率領文武官員逃離廈門,逃往同安,剩余清軍四處潰散。27日,英軍攻陷廈門城。此役清軍戰(zhàn)死三百多人,傷者眾多,英軍僅1人死亡,16人受傷,清軍一敗涂地。顏伯燾將廈門失陷情況上報道光,道光看到廈門失陷過程怒不可遏,指責前線將領無能。

道光
總結清軍失敗原因
戰(zhàn)爭已持續(xù)一年多,道光一直被前線主帥蒙騙。道光和朝廷大臣們之前認為能夠剿滅英軍,是覺得英軍不善陸戰(zhàn),只要上岸,清軍必贏。正是這個原因,顏伯燾在廈門修筑眾多防御工事,與林則徐在虎門修筑的相差無幾。倘若第一場戰(zhàn)爭與英軍交手的主帥能如實呈報戰(zhàn)場真實狀況,那么在一年多時間里,清軍主帥有充裕時間構建更出色的防御工事。雖說未必能抵御英軍火力,但至少在后續(xù)戰(zhàn)場上,清軍不會如此被動。廣東前線主帥的瞞報,讓清朝承受了沉重代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