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一所小學門口,放學鈴聲一響,校門口的便利店立刻成了孩子們的“戰(zhàn)場”。背著書包的小學生蜂擁而入,收銀臺前排起長隊,孩子們手里攥著薯片、巧克力棒等五顏六色包裝的食品……店外,幾個男孩津津有味地啃著烤腸。

“現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觸手可及的精加工食品豐富著我們的選擇,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就可以吃到美食填飽肚子,但也給個體健康帶來隱患和風險,尤其是體現在孩子們的身上。”一名醫(yī)生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門診上的“小胖墩”越來越多,一個極端的案例是,2歲的寶寶已經查出了脂肪肝!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6至17歲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6歲以下兒童中,每10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另有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各年齡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增長趨勢。北京、上海等城市地區(qū)兒童青少年的肥胖超重率更嚴峻,逼近30%的警戒線。

放眼全球,亞洲人口曾以纖瘦為特征,如今,中國孩子中的“小胖墩”越來越多——這不僅是一個個小家庭要直面的養(yǎng)育問題,從長遠看,也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社會問題。

2歲娃血壓偏高,肥胖門診上的孩子越來越小

周五下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兒科主任、兒童保健中心主任沈健出現在肥胖營養(yǎng)代謝聯合門診。這是一個圍繞肥胖的多學科門診,除兒科醫(yī)生,還有內分泌、營養(yǎng)等學科專家。就診者多為兒童和青少年。

岳陽醫(yī)院兒科主任沈健問診中(受訪方供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岳陽醫(yī)院兒科主任沈健問診中(受訪方供圖)

“門診最初開設時,來看病的孩子沒這么多,現在,來看病的孩子不僅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小?!鄙蚪∮幸粋€強烈感受:原來,門診上6歲以上的大孩子偏多,而如今,2歲、3歲的幼兒數量有明顯增加。沈健接診過一名2歲的兒童,家長感覺孩子似乎“不長個”,于是來就診,結果一檢查發(fā)現,孩子的體重嚴重超標,再細問發(fā)現,是“平時在家喂養(yǎng)得太好了”。

“2歲多的孩子晚上還在喝夜奶,一次要喂380毫升。不僅是晚上,家長屬于‘隨時隨地喂’,孩子尿里測出了蛋白尿,營養(yǎng)過剩已經影響到腎功能了。”沈健說,這種腎臟代謝問題及時糾正是可以逆轉的,但這樣的錯誤喂養(yǎng)方式如果不及時踩剎車,后果不可小視。

低齡“小胖墩”在門診上不少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yī)師裴舟在門診上遇到嘉嘉,2歲半的她,手臂上的肉一圈圈疊在一起,像極了“米其林寶寶”。嘉嘉的體重已經達到32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直指50。按正常標準,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體重應徘徊在10公斤上下,BMI在17.1以下。嘉嘉不僅屬于重度肥胖,血壓也有點偏高了。

裴舟正在看診(王炬亮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裴舟正在看診(王炬亮攝)

裴舟還告訴記者,到診室,還有個別孩子站在體重秤上,因超出量程范圍,秤上都已無法顯示數字了。

從來不吃垃圾食品?多少“自以為是的喂養(yǎng)”有待糾偏!

在這個肥胖多學科門診上,沈健和同事們的問診時間普遍較長,因為一個孩子背后往往站在六個大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問題就出在這。

“不要再瞎喂了?!庇袑殝屧谠\室里直接對家里的老人發(fā)飆。

“如今,80后、90后普遍將孩子交給父母帶,而50后、60后這代人經歷過營養(yǎng)缺乏的年代,普遍認為孩子‘胖嘟嘟好看’”。沈健坦言,在診室里出現的很多營養(yǎng)過剩的孩子都是被長輩“喂”出來的。有一次,還有一家人跑來診室要求醫(yī)生評理,因孩子父母和爺爺奶奶輩的喂養(yǎng)理念不同,兩代人爭執(zhí)不下,希望醫(yī)生“做判官”?!暗氐郊依锖?,具體情況落實如何,很難說?!?/p>

醫(yī)生們注意到,也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喂養(yǎng)理念上有問題。“我們從來不吃垃圾食品的,吃的都是很貴的進口水果?!薄凹依锶撕茏⒅睾⒆咏】?,他運動后補充的都是電解質飲料……”門診上,沈健聽著家長們的表述,眉頭緊鎖。

“貴的未必是健康的。這些孩子平日很少吃蔬菜,挑食,大量吃水果,而榴蓮、火龍果這樣的水果糖分、脂肪含量都不低,大量進食就有問題。再說市面上的電解質飲料,家長要注意看看配料表,有的相當于在給孩子一大勺一大勺地喂糖?!鄙蚪「锌?,他們門診的大量時間是在科普,糾偏“自以為是的喂養(yǎng)”。

從“老年病”到心理疾病,兒童肥胖埋下“隱形炸彈”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醫(yī)生向記者強調,兒童肥胖和成人肥胖,并非年齡段的區(qū)別那么簡單。特別是,很多人依舊認為,“孩子不過就是胖一點,長大就好了”。事實是,這樣的認識真的要改改了,因為如今的“小胖墩”很可能等不到他們長大,已經要開始吃藥了。

“胖了之后引發(fā)的各類問題,其實非常嚴峻。我們發(fā)現,有些疾病的‘觸發(fā)點’如果在青少年時期按掉,后續(xù)隱患就會減少。但如今,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也就是原來認為的老年病,不僅中青年有了,兒童也得了。而這與成年后的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的發(fā)生都可能相關。并且,兒童期就用藥,后續(xù)醫(yī)保負擔也會變得很沉重。這是家庭的問題,也會上升為一個社會問題?!鄙蚪√岬?,肥胖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增加兒童各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包括性早熟、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部分肥胖患兒由于外觀形體不佳,還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抑郁、自卑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對心理的影響可能持續(xù)到成年,因此家長需要重視并積極干預。

從臨床觀察看,不少肥胖兒童普遍存在自卑感。比如,他們在學校中會被起綽號。漸漸地,不少“小胖墩”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愛出門,運動量也下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可一提到讓孩子減肥,不少家長又犯難了,有人直言,“孩子正在長身體,學習也辛苦,多吃點才有體力?!?/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存在健康的胖子。要明確,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只是部分人群處于‘亞臨床肥胖’狀態(tài),即個體雖未出現持續(xù)性疾病,但未來發(fā)展為‘臨床肥胖’并罹患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可能增加?!迸嶂壅f,門診上“失聯”的孩子不在少數,等他們再回到診室,往往已從超重發(fā)展成肥胖,甚至引起了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此時,家長才正視肥胖這件事。

管理兒童體重,也是在管理未來

客觀地說,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的減重,并不容易。

目前,臨床上兒童肥胖癥能使用的藥物相對匱乏。諸如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芬特明-托吡酯、司美格魯肽等減肥藥,在國內尚未獲批可用于兒童肥胖。針對大體重的孩子,臨床上可通過手術干預。不過,年齡越小者,手術越要謹慎。

在門診上,更多醫(yī)生會像沈健一樣,通過中醫(yī)療法、開運動處方等多種方式,給孩子的體重“減負”。醫(yī)生們的明顯感受是,兒童減重不是靠一個門診就能解決的。

去年起,上海探索建立“健康副校(園)長”制度,醫(yī)務人員進校園,保障在校兒童和學生健康成長。此外,上海還推出《含糖飲料健康提示標識制作樣式及設置指南(試行)》,幫助消費者進一步優(yōu)化選擇,理性選擇飲品。

“兒童行為的原則常常是從快樂和滿足自己出發(fā),需要家長在行為管理上來輔助,設定一定規(guī)則。成功的減重,絕非體重秤上的數字下降,而是意味著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裴舟說。

有調查發(fā)現,6歲至7歲肥胖兒童成年后肥胖率約為50%,10歲至19歲肥胖青少年中,超70%會發(fā)展為成年肥胖,并增加相關疾病風險。簡言之,兒童期肥胖如果減不下來,成人期更難控制。如果兒童代表著未來,管理兒童體重就是在管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