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年蒙古以“高麗殺死使者”為直接導火索發(fā)動征伐。

高麗雖多次戰(zhàn)敗并表面臣服,但屢次反悔,利用海島易守難攻的地理優(yōu)勢長期抵抗。

1231年,窩闊臺命撒禮塔攻打高麗,遭高麗軍民反擊后議和,蒙古軍撤退,留下72名達魯花赤掠奪財物。

1232年,高麗將領崔瑀處死這些達魯花赤,并將高宗轉移至江華島,設為戰(zhàn)時國都,備戰(zhàn)蒙古再次入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232至1259年,蒙古先后五次入侵高麗,使高麗經濟、文化嚴重受損,但未能攻下江華島。

原文賞析:

原文賞析:

時又并西域,
史略:初,鐵木真擊滅乃蠻諸部。 宋嘉定二年,畏吾兒國降于蒙古。 四年,西域哈剌魯部來降。 十一年,擊西域諸國,取訛答剌城。 十五年,入回回等國, 至忻都, 滅西域四十余國而還。 其后端平二年,蒙古主窩闊臺復遣兵攻西域,嘉熙初下欽察等部。 又寶祐初蒙古主蒙哥遣旭烈等伐西域,五年平乞石迷等百余國, 汍 轉鬮萬里,西渡海,收富浪國, 于是西域之地,悉歸蒙古。

【譯文】{蒙古帝國又吞并西域各國。}

《史略》記載:鐵木真擊敗并消滅了乃蠻等部落。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畏吾兒國向蒙古投降。

嘉定四年(1211年),西域哈剌魯部也前來投降。到了嘉定十一年(1218年),蒙古攻擊西域各國,攻取了訛答剌城(哈薩克斯坦境內)。

嘉定十五年(1222年),蒙古進入回回等國,抵達忻都,消滅西域四十余國后返回。

在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的窩闊臺汗再次派兵攻打西域,嘉熙初年(1237年)攻下了欽察等部落。

到寶祐初年(1253年),蒙古的蒙哥大汗派遣旭烈等人征伐西域,寶祐五年(1257年)平定了乞石迷等百余國,橫掃萬里,向西渡海,占領了富浪國(中亞國家阿曼)。

從此西域的土地全部歸屬蒙古。

兼西夏,
史略:初,鐵木真敗乃蠻之兵,遂掠西夏之境。 宋嘉定三年,引兵入靈州,夏主安全乞降。 十年,又圍夏興州,夏主遵頊奔西京。 寶慶元年,取夏甘、肅州、西涼府,又取靈州,進次鹽州川, 夏境州郡,望風降下。 三年,盡取夏城邑,夏主德旺出降。 自元昊至德旺凡九世,國亡。

【譯文】{蒙古吞并西夏。}

《史略》記載:鐵木真擊敗乃蠻的軍隊后,開始掠奪西夏的領土。

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蒙古軍隊進入靈州,西夏主李安全乞求投降。

嘉定十年(1217年),蒙古又圍攻夏興州,西夏主李遵頊逃往西京。

寶慶元年(1225年),蒙古攻取西夏的甘州、肅州、西涼府,再攻取靈州,進逼鹽州川。西夏州郡紛紛望風而降。

寶慶三年(1227年),蒙古攻取西夏的所有城邑,西夏主李德旺出城投降。

(勘誤:李德旺于1226年病死,投降的是他的侄子夏末帝李)。

從李元昊到李德旺,西夏一共經歷了九代國王,最終西夏滅亡。

降高麗。
史略:宋嘉定十二年,蒙古攻契丹部叛人于高麗之江東城, 遂攻卷心。 高麗王王?請降。 其后叛服不常,屢遣兵侵之。 景定初蒙古忽必烈嗣位,高麗王倎復降附。

【譯文】{蒙元還使高麗國投降。}

《史略》記載: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蒙古軍隊攻擊契丹叛逃的耶律喊舍到高麗江東城,隨后進攻卷心城。高麗王王?{chè }請求投降。

此后高麗國經常反叛和臣服不定(高麗處于崔氏武臣政權時期,國王沒有實權),蒙古多次派兵攻打。

景定初年(1260年),忽必烈繼位后,高麗王王倎{tiǎn}再次投降并依附于蒙古。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大蒙古國建立后,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窩闊臺、蒙哥又有過兩次大規(guī)模西征。

至1259年蒙哥去世時,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亞歐大陸地域。

蒙古滅西夏分三個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結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

蒙古首次侵西夏,夏襄宗給予蒙古大量賠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蒙古才接納其求和。

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后,只能攻擊原先的盟友金朝,一連串戰(zhàn)爭持續(xù)十余年,大大削弱金夏國力。

1217年,成吉思汗發(fā)動第四次征夏戰(zhàn)爭,借口為前一年西夏拒絕協(xié)助成吉思汗西征討花剌子模。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歸來后便立刻入侵西夏沙洲,西夏只好求和并答應蒙古要求。

1226年,成吉思汗再度攻擊西夏,原因是西夏違反了和約。在1227年,西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滅亡。

蒙古對高麗一共發(fā)動了9次戰(zhàn)爭,從1231年至1273年,持續(xù)四十余年。

1231年,蒙古軍隊打到朝鮮半島中部。1232年,高麗王殺死開城駐守的蒙軍,從松都(今開城)遷往江華島,以防蒙古再次入侵。

得知此事后,蒙古立即二征高麗。這次蒙古一直打到朝鮮半島南端,不過蒙古軍還是無法攻占江華島,在光州附近敗北。

1233年四月,窩闊臺第三次伐高麗。1235年,蒙古入侵慶尚道和全羅道。高麗民間抵抗頑強,高麗王室也在江華島修筑工事。

雖然高麗幾度戰(zhàn)勝入侵者,但還是無法抵擋蒙古大軍(蒙軍燒毀糧食逼降)。

1238年,蒙古第三次伐高麗時,高麗向蒙古請和。在高麗同意將王室作人質后,蒙古撤軍。

不過高麗只送了一個與王室無關的人給蒙古。蒙古大怒,不過高麗還是只送去一個王子和十名貴族孩子,拒絕了其它要求。

1247年,蒙古第五次征伐高麗,要求高麗王室搬出江華島作蒙古人質。1248年,蒙古大汗貴由汗死,蒙古撤軍。

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繼位,再次要求高麗王室做人質。高麗回絕后,1253年蒙古大規(guī)模入侵高麗。

高麗高宗最后同意搬出江華島并將世子安慶公交給蒙古。蒙古軍隨后撤退。

在1253至1258年間,蒙古對高麗發(fā)動四次毀滅性攻擊。

高麗內部對蒙古的入侵存在兩派。文派反對與蒙古交戰(zhàn),而崔氏家族為首的武派則堅持繼續(xù)抗蒙。

當崔氏首領被文派殺害后,蒙古與高麗達成和平協(xié)議,高麗成為蒙古的藩屬國。

1260年春,高麗高宗去世,忽必烈派世子回國即位為高麗元宗。1269年,高麗執(zhí)政者林衍廢元宗,擁立高麗英宗。后在蒙古的干涉下,高麗元宗復位。

1269年,高麗西京平壤,雙城總管府(今朝鮮咸鏡南道金野郡)和濟州島等地,成為元朝的直轄地遼陽行省的一部分。

1270年5月,三別抄的將軍裴仲孫、夜別抄的盧永禧擁戴宗室承化侯王溫,占據江華島抗擊蒙古。6月,三別抄政權遷到了西南的珍島。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1273年蒙古軍隊占領濟州島,三別抄之亂被平定,高麗蒙古戰(zhàn)爭最終結束。

高麗最終成為元朝的附庸國。

元朝設立征東行省,由高麗國王兼任行省長官,但實際權力由蒙古達魯花赤掌控。

高麗王室與蒙古貴族聯(lián)姻(如忠烈王娶元朝公主),上層社會被迫“蒙古化”,包括改易服飾、發(fā)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