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信成長
當(dāng)我們看到孩子有做不好的地方時,總是忍不住想指責(zé),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簽:“怎么這么粗心,總是寫錯字”“怎么這么膽小,不敢表達自己”“怎么總是不長記性,總是做錯事”……

比外界的批評更有殺傷力的,就是來自父母的否定。
這些看似在提醒孩子的言語,實際上會讓他們越來越膽戰(zhàn)心驚、拘謹不安,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總是不能讓父母滿意。
長久下來,他們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甚至認定自己是無藥可救的,最后干脆放棄。
比指責(zé)更有力量的,是給予孩子肯定,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和欣賞。
“我的孩子真的是太優(yōu)秀了?!边@才是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貼上的“標簽”。
來自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
哪里有不犯錯的孩子,做錯事情事小,重要的是讓孩子學(xué)會如何解決問題。
看到孩子牛奶灑了,先別罵,而是告訴他們這時候應(yīng)該拿個抹布來擦??吹胶⒆拥姆块g亂,先別指責(zé),而是建議他們開始收拾房間??吹胶⒆屿o不下心來學(xué)習(xí),先別嘮叨,嘗試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
遇事不指責(zé),把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引導(dǎo)孩子解決問題。要始終記得,不要站在問題一邊打敗孩子,而是站在孩子一邊打敗問題。
父母的職責(zé)不是不斷地“打壓”孩子,用生活中的小事消耗掉孩子的熱情和快樂,而是要給他們賦能,托舉起孩子,讓他們自信成長。
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仔細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確實不是什么大事:衣服臟了,洗一洗不就好了;鞋子濕了,那就換一雙;打翻了水杯,擦一擦就完事;碗打碎了,掃干凈就行了。

為什么我們總是害怕小事,覺得所有的意外都是麻煩?
為什么我們的容錯率這么低,一點小狀況就足以點燃我們?
或許很多人會找借口說,那是因為成人世界的生活壓力大,在凡事上都不放松,對育兒自然也就不放松。成年人的世界確實不易,但那不是借口。
為人父母應(yīng)該是為孩子遮風(fēng)擋雨的,而不能成為將“風(fēng)雨”帶到他們世界的人。
成長中的孩子都不完美,他們身上有很多小毛病,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錯。
如果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那一定要指出來。
如果只是小事情,那就睜只眼閉只眼,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吧。
他們會長大的,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心中向陽,才能遇見更多陽光。
孩子快樂,并且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這才是重要的大事。
所以,放過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吧!包容正在成長中的“不完美孩子”。把目光集中在美好且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一同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會隨著時間和成長,迎刃而解。
本期封面:

本文轉(zhuǎn)載自『全國婦聯(lián)女性之聲』微信公眾號,來源:洞見
● 反邪專區(qū)
● 參與活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