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乘用車正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浪潮中重塑競爭力。

隨著各大車企陸續(xù)公布2025年一季度銷量數(shù)據,中國汽車市場呈現(xiàn)出“新能源加速滲透、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鮮明特征。如,比亞迪一季度全集團破百萬大關領跑;吉利汽車更以超70萬輛的銷量,新能源占比近半。

同時,上汽乘用車也以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為行業(yè)注入強心劑。數(shù)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汽乘用車銷售16.4萬輛,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58.7%,展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銷量數(shù)據來看,3月份銷量是上汽乘用車一季度增長幅度較為明顯的月份。數(shù)據顯示,今年3月上汽乘用車(榮威、飛凡、MG)零售8.7萬輛,同比增長12%,環(huán)比增長44.6%,實現(xiàn)同比、環(huán)比雙增長。

其中,新能源板塊銷量尤為亮眼。具體來看,榮威品牌旗下的D7DMH憑借超1400km續(xù)航、4.3L饋電油耗等核心優(yōu)勢,成為15萬級插混市場的“破局者”,3月環(huán)比增長34%;D5XDMH以“油電同價”策略精準切入家庭用戶市場,增幅高達179%。

MG品牌則通過“油電雙軌并行”戰(zhàn)略,純電車型MGES5環(huán)比增長137%,燃油車MG5同比增長43.7%,形成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

可以肯定的是,這份逆勢增長的答卷不僅展現(xiàn)了上汽乘用車“大自主”戰(zhàn)略的爆發(fā)力,更印證了其以改革破局、以技術立身的轉型邏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在業(yè)內看來這份成績與上汽乘用車“刀刃向內”的改革不無關系。據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上汽集團便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重組“大乘用車板塊”,把自主品牌作為上汽改革突圍的“主力軍”。

首先是人事上的調整,自去年7月王曉秋任上汽集團董事長、賈健旭擔任上汽集團總裁主要領導調整后,原上汽大眾銷售市場執(zhí)行副總經理俞經民被調任至上汽乘用車擔任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一職。

當時,正值榮威、名爵、飛凡三大品牌正面臨著重新定位和資源整合的雙重考驗之際。如何將這些品牌的力量凝聚起來,避免資源的內耗,成為上汽乘用車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重回上汽乘用車俞經民面臨的首要課題。

兩個月后,單飛三年的飛凡汽車回歸上汽乘用車。其中,榮威作為上汽的傳統(tǒng)自主品牌主要覆蓋中高端市場,以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為主;飛凡則是上汽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專注于智能電動車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合后,飛凡定位為榮威的高端序列,專注于中高端新能源市場(20萬-40萬元)。兩大品牌通過組織架構重組、技術資源共享與市場定位再梳理,形成了“榮威主基盤、飛凡樹高端”的協(xié)同發(fā)展格局。相較榮威和飛凡,名爵的定位較為清晰,以其運動化和年輕化的形象深受消費者喜愛。

品牌梳理后,便是組織架構上的調整。今年開年后,上汽乘用車進行業(yè)務管理層調整,打破以往國企高管的“鐵飯碗”,打造“行就干,不行就滾蛋”的用人氛圍,展示前所未有的變革決心。

據了解,此次調整涉及榮威飛凡、名爵品牌,以及海內/海外營銷部、產品部、研發(fā)部和財務部等多個部門63名干部,這也是上汽集團乘用車近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人事變動。

隨著“大乘用車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打破了傳統(tǒng)車企內部各部門間的“壁壘”。如此一來,各部門、各品牌之間溝通協(xié)作更加順暢,資源得以高效配置,組織效率大幅提升,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也能做出更為迅速的反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今年一季度上汽乘用車的市場表現(xiàn)來看,上汽乘用車這8個月來的改革成效已初顯。可預見的是,憑借重組與改革的雙重力量,上汽乘用車將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浪潮中重塑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