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三國亂世中,馬超是公認的“西涼戰(zhàn)神”。

他曾率十萬關中聯軍與曹操血戰(zhàn)渭南,也曾振臂一呼,讓氐族七部萬余人瞬間倒戈。

然而,這位勇冠三軍的猛將歸順劉備后,雖位居高位,卻始終未被委以重任,最后郁郁而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超臨終前寫給劉備的信中,字字悲涼:

“臣門宗二百馀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深讬陛下,馀無復言?!?br/>

家族凋零、壯志難酬,馬超的悲劇背后,實則是劉備的刻意壓制。

為何劉備寧可背負“冷落功臣”之名,也要雪藏馬超?三大致命原因,道盡權謀與人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能力太強:功高震主,劉備的“雙刃劍”

能力太強:功高震主,劉備的“雙刃劍”

馬超的軍事才能,堪稱三國頂流。

單挑曹操,名震天下:渭南之戰(zhàn)中,馬超率西涼鐵騎殺得曹操差點自閉,若非許褚拼死護主,曹操早已命喪渡河口。此戰(zhàn)雖敗,卻讓天下人見識了馬超的悍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呼百應,威懾西涼: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派馬超、張飛攻打下辯時,氐族雷定七部萬余人直接響應馬超,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要地。這種“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號召力,放眼三國也寥寥無幾。

然而,能力太強恰恰成了馬超的“原罪”。

劉備入主益州后,馬超被任命為“平西將軍”,實際管轄的卻是荊州南郡的臨沮小城。在漢中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等關鍵戰(zhàn)役中,馬超始終被排除在核心戰(zhàn)場之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備需要馬超的威名震懾西涼,卻絕不敢讓他手握重兵。

前科累累:背叛與猜忌的惡性循環(huán)

前科累累:背叛與猜忌的惡性循環(huán)

馬超的“黑歷史”,讓劉備始終心存芥蒂。

兩次叛主,名聲受損:早年馬超為抗曹操,不惜拋下父親馬騰,導致全家被誅;后又背叛張魯投靠劉備。這種“反復無常”的形象,讓劉備不得不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彭羕事件,觸碰逆鱗:據《三國志》記載,江陽太守彭羕曾私下對馬超抱怨:“老革荒悖,可復道邪!”(指劉備老邁昏庸)。馬超雖舉報了彭羕,但劉備得知后仍心驚不已——若馬超真有異心,西涼舊部豈非一呼百應?

信任一旦崩塌,便再難重建。 馬超歸蜀后“常懷危懼”,劉備則始終將他置于嚴密監(jiān)控之下。這對君臣的關系,早已注定是互相利用的權謀博弈。

威望太大:西涼勢力的隱形威脅

威望太大:西涼勢力的隱形威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超的真正價值,在于他背后的西涼勢力。

名門之后,盤根錯節(jié):馬家世代鎮(zhèn)守西涼,與羌、氐等少數民族關系極深。即便馬超家族被曹操屠戮殆盡,其影響力仍如野火燎原。

劉備的“工具人”策略:劉備給馬超高官厚祿,卻始終不交兵權,正是為了借其威望穩(wěn)定邊疆,同時防止他擁兵自重。馬超越強,劉備越怕他依樣畫葫蘆,重新復刻之前的做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超臨終前將族弟馬岱和余下家人托付給劉備,這既是家族血脈的延續(xù)之請,更是對自己一生未能施展抱負的悲鳴。

結語

結語

馬超的悲劇,是亂世英雄的縮影,從加入劉備集團那一刻起,就決定了。

他的身世、能力與經歷,讓漢中王劉備不得不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劉備和馬超非親非故,面對一個振臂一呼,就有幾萬西涼士兵為之響應的猛將。他還曾棄父起兵,又背叛舊主,個人能力又極強。

這樣的人,讓他統(tǒng)兵在外,試想,哪位君王心里不瘆得慌?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在你看來,馬超歸順劉備后,為何不被重用?

歡迎評論區(qū)暢所欲言,友善交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