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元勝
為你讀詩:陳兵| 資深演播者
倘若回憶是一口深潭
我必須抱著石頭
才能
真正沉下去
冒著
被往事嗆住的危險
在水的深處
我必須在昔日的淤泥里
耐心摸索
就像面對
被時間弄亂的線團(tuán)
我必須找到
最初的那個死結(jié)
否則
那些想要忘記的一切
就會像碎玻璃
越來越深地
埋在我的身體里
選自《我和所有事物的時差》,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關(guān)于作者
李元勝,詩人、博物旅行家,曾獲魯迅文學(xué)獎、重慶市科技進(jìn)步二等獎。

我和我的回憶仿佛交替著睡覺,一個躺下,另一個上路。
——米亞·科托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驗:當(dāng)生命中的春天年復(fù)一年地疊加,新的景象里便總是或多或少摻雜著些往日的影子。一瓣桃花或者一縷微風(fēng)都可以成為打開過去的鑰匙,無論主動抑或被動,倒退回過去只是一瞬間的事。
重溫曾經(jīng)的歡樂倒也還不錯,那正是我們偏愛懷舊的理由;不過同樣有可能的是再次被那些不太美好的回憶裹挾。有人說反正不管怎樣都已經(jīng)于事無補(bǔ),干脆忘掉好了,可被回憶收納存留下來的,不正是我們無法輕易忘記的嗎?

Denis Korobkov 作品
“我必須找到/最初的那個死結(jié)/否則/那些想要忘記的一切/就會像碎玻璃/越來越深地/埋在我的身體里。”正如詩人李元勝所說,強(qiáng)迫自己忘記甚至可能導(dǎo)致適得其反,真正解不開的結(jié)沒那么容易就被系成漂亮的蝴蝶結(jié)。
日本作家石黑一雄也表示:“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貞浤:磺?,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jī)會。”也許我們需要忘記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自己對它消極的看法、想象以及它帶給我們的負(fù)面情緒。
就像小時候得不到的某些東西真的很重要嗎?讓我們耿耿于懷的其實是當(dāng)時的滿腹委屈。過不去的從來只有人,事早已蒙上了歲月的灰塵。再拿曾經(jīng)向任何人追責(zé)都了無意義,不如努力讓自己離開不被重視的環(huán)境或者賦予自己滿足自我需求的各種能力。

Denis Korobkov 作品
我們無法判斷某個瞬間的價值,直到它成為回憶。不必否定過去,以及過去的自己?!八^的我,就是過去一切體驗的總和。我是,我接觸過的人,觸碰過的物,感受過的情愛,迷失過的痛苦。所有的一切,才成為此刻的我,少一點都不是。”
讓自己從往事里釋放出來,比遺忘更有效。允許一些事懸而未決,把它們擱置進(jìn)回憶里,日后一次次深潛回去面對,有些問題可以待閱歷日漸豐富后更新答案,有些傷痛可以通過無數(shù)次的回顧為自己脫敏……刻意去忘記,不如主動來接受。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保?span search-type="3" search-href="newsapp://nc/search?entry=articleKeyword&word=%E9%A9%AC%E5%B0%94%E5%85%8B%E6%96%AF">馬爾克斯)如果某天你回憶起一度令自己痛苦不堪或悔恨不已的往事時變得很平靜,那說明,過去真的成為了過去,它們在你生命中所制造的裂縫,也終于透進(jìn)了光來。
(內(nèi)容來源于“為你讀詩”)
責(zé)編:保雪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