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迎勛北路,北端位于蓬萊路,南至中華路,長346米。這條路曾經叫龍門書院路,也叫應公祠路,它與另一條“應公祠弄”都是為紀念上海道臺應寶時的功績而立。
應寶時,字敏齋,道光二十四年舉人。清同治四年,被任命為上海巡道。上任后,撥銀一萬兩擴建龍門書院,現上海中學的前身。并將西方教育形式應用于龍門書院,使其成了首創(chuàng)的近代學校。應寶時在去世后,為了紀念他,便在龍門書院西面建立了“應公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迎勛北路和迎勛支路,以前的時候叫應公祠路、應公祠弄,直到1964年才正式改名為迎勛北路和迎勛支路。在迎勛北路和中華路路口有一處舊址,叫“茶葉公所”,此地原名茶食公所,所建于清朝末年,是當時蘇幫茶食商人聚會議事的場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者 / 譚欣潔
編輯 / 陳露露
視頻 / 譚欣潔
圖片 /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