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稅大戰(zhàn)天沒塌,老牌豪華車品牌保時捷的天塌了。

寫這個標題的時候,我也遲疑了一下,用這個詞是不是太嚴重了,我可不想做標題黨。不過,看看保時捷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數(shù)據(jù),自覺沒錯,一點都不過分。

保時捷今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交付量大幅下降42%!也就說,銷量下滑在往腰斬的方向走,不是天塌了是什么。

如果結合前幾年的數(shù)據(jù)看,用崩盤更貼切。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連續(xù)四年下滑,一年不如一年,一年比一年下滑快。

整體上看,這幾年它的下滑是加速度的,越來越快。

從博弈的視角看,我們一般說它毫無抵抗力,也就是說這個品牌已經沒什么夢想了。其他豪華品牌盡管也抵擋不住大勢,但多少還掙扎一下,比如BBA,參與去年的價格戰(zhàn),還擊了一波,銷量有些時候還能反彈一下,不至于輸?shù)锰y看。

保時捷不一樣,直挺挺地往下掉,像樣的反抗都沒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保時捷今年一季度銷量就只有9471輛,平均月銷3000多,還不如那個堂而皇之仿它,且只有一款車的銷量的零頭。保時捷全年估計不會超5萬輛,而在2021年,在中國的銷量還有9.57萬輛。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發(fā)文評價現(xiàn)在的關稅大戰(zhàn)和人類社會現(xiàn)狀: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典型的全球貨幣、政治與地緣秩序的系統(tǒng)性瓦解。這類瓦解每一代人只會遇到一次,但在歷史上,它在類似不可持續(xù)的條件下曾多次上演。

以保時捷為代表的老牌勢力的崩盤,從產業(yè)和技術變革層面,一片一片拼盤,構成了這個系統(tǒng)性的瓦解。

01. 高傲還是大意?

01. 高傲還是大意?

西方和老美的效率,在中國人面前,簡直就是渣渣。

燈塔國此前預計給東大加60%的關稅,原因是他們制造業(yè)的效率,落后東大60%。想要競爭,只能用關稅來彌補。

保時捷做電動車并不晚,甚至可以說相當早,但最后回過頭來看,啥像樣的產品都沒搞出來。?

投放市場后,保時捷純電車型市場表現(xiàn)未達預期,而特斯拉、蔚來等品牌通過快速迭代和智能化優(yōu)勢搶占市場份額,以高性能和性價比直接沖擊保時捷的機械性能優(yōu)勢。

有些中國電動車豪華品牌,甚至直接拿保時捷開刷,比如昊鉑,就自稱純電時代的保時捷;小米直接仿了一版,銷量竟然比保時捷原版不知道好多少。

你說這是誰的問題?我覺得不夸張的話,要怪就怪雷軍。

保時捷不是不想變革,花重金搞了一輛 Taycan 參數(shù) 圖片 )出來,但市場反響很爛,賣不動。說到底,也不是保時捷的問題,而是西方和東方社會面臨的差距,和現(xiàn)在的貿易戰(zhàn)一樣。

以東大現(xiàn)在的產業(yè)鏈、制造能力和效率,搞一個制造業(yè)的新東西,全球目光所及,確實沒有對手。

這就尷尬了!保時捷這種百年品牌,被新生的中國豪華車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甚至沒有解決方案——無解。

當然,背后還有一個原因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正在重新定義豪華。也就是說,以前的豪華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缺那么點意思了。有電動、智能的豪華,才叫真豪華。

基于這樣的基盤,中國品牌通過“智能化+性價比”組合拳(如激光雷達、城市NOA自動駕駛)將技術下放至30萬元級車型,同時以“冰箱彩電大沙發(fā)”重構豪華體驗,使保時捷的機械性能優(yōu)勢淪為“情緒價值”。

這就很要命了,費迪南德·保時捷的棺材蓋壓不住了,老底要被掀掉了。

更要命的是,保時捷的高管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然端著架子,堅持所謂的傳統(tǒng)豪華價值觀,維護品牌高度。

在過去兩年的價格戰(zhàn)中,保時捷堅持“質大于量”策略,不降價或者不徹底降價。這也是保時捷很快在市場中失去靈活性,加速崩盤的原因。

02. 幾乎放棄抵抗

02. 幾乎放棄抵抗

其實,其他豪華車的價格已經降到了地板, 寶馬5系 甚至打到了30萬內。

但局勢也沒有挽回。今年第一季度,BBA的銷量分別下跌了11.4%、25.9%和19.7%,美系的凱迪拉克和林肯更慘,分別下滑28.1%和38.5%。

客觀地說,豪華車全線下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經濟下行,導致需求疲軟。比如保時捷,在歐洲市場也下滑了34%。

但對比一下會發(fā)現(xiàn),中國市場電動化進程更徹底,加速了傳統(tǒng)豪華車的衰敗。去年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滲透率已經超過40%,新勢力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8%,躍升至25%。

這些新技術、產品和理念,把過去的競爭形態(tài),甚至造車經驗,全部揉碎了重構,以進口形式出現(xiàn)在中國市場的保時捷,完全跟不上節(jié)奏。

遠在德國的保時捷管理層,可能還認為中國還是疫情前的中國。大部分老外,看法還停留在2021年前的世界,而在中國,仿佛已經隔了一個 世紀 。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未來保時捷還有沒有希望?我持悲觀的看法。盡管經濟復蘇預期存在,但價格戰(zhàn)和消費偏好轉變,將持續(xù)考驗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適應能力。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頹勢源于?電動化滯后、競爭策略僵化?與?宏觀經濟壓力?的疊加效應,未來需通過?加速技術迭代、調整定價策略?和?強化本土化體驗來?應對,但西方世界的大老爺們效率低下,等他們搞起來,黃花菜都涼了。

可以預見的形態(tài)是,保時捷繼續(xù)且戰(zhàn)且退,市場份額一步一步縮小,直到品牌溢價被消耗殆盡,可能成為一個小眾的、滿足對燃油車仍有情懷的人群的品牌。

一句話,世界格局在重塑,汽車的世界也在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