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法不輕傳,道不賤賣?!?/p>

這話要如何理解?難道濟(jì)世救民之法,普渡眾生之道,不是人人能懂,人人能用更好嗎?

這其中蘊(yùn)含著深刻的道理。

我們通過《聊齋志異》中一則故事《勞山道士》,來闡述這個道理。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姓王的書生,他是官宦人家的子弟,這中排行老七。

這個王七,從小向往仙道,他聽說勞山多仙人,便背著書箱,去往勞山游學(xu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的勞山,又名嶗山、牢山、輔唐山,在山東半島西南,宋元以后,勞山上修了很多道觀,成為了道教名山。

王七到勞山,登上一座山頂,看到一座非常幽靜的道觀,道觀中,一位道士坐在蒲團(tuán)上,他白發(fā)披肩,神態(tài)超逸,望之似仙人。

王七上前叩首,與他交談,道士出語玄妙,王七更加認(rèn)定道士是有道之人,便請拜他為師。

道士說:“只怕你身體嬌貴,性情懶惰,不能吃苦?!?/p>

王七答:“能。”

已是日暮時分,道士的門人都回來了,王七一一與他們稽首打招呼,留在觀中。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道士便叫醒王七,給他一把斧頭,讓他跟著門人們一起去砍柴。

王七恭恭敬敬地接受教誨。

一個月過去了,道士并沒有傳授王七什么仙法,每天就是讓他砍柴,他手腳都已經(jīng)長出了厚厚的一層繭。王七漸漸受不了這樣的苦了,隱隱產(chǎn)生了回家的念頭。

一天傍晚,王七砍柴歸來,看到師父正與兩人共飲,天已經(jīng)黑了,房中沒有燈燭,師父剪下一張圓鏡狀的紙,粘壁上,瞬間,那張紙化為明月,清輝滿室,光照毫毛。門人奔走相告,云集室內(nèi)觀看。

一位客人說:“如此良宵,人間至樂,須得一起享受?!闭f著拿起桌上一壺酒,倒給諸門人,“諸位可盡情暢飲?!?/p>

王七暗自思忖,門人弟子有七八人,一壺酒如何夠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門人各尋酒杯,爭先倒飲,唯恐壺中酒盡,分不到酒。然而門人來回倒飲,壺中酒卻倒之不盡。王七心下大奇。

過了一會,一位客人說:“蒙賜明月照明,但像這樣靜靜地飲酒,總覺少了點(diǎn)意思,不如叫嫦娥來助興?!闭f完拿起一支筷子,往壁上明月中一扔,只見一位美人從月中飄然而出,剛開始還沒有一尺高,落地后已跟常人一樣高了。

美人款擺纖腰,輕搖玉頸,翩翩然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跳完,美人唱道:“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于廣寒乎!”(仙人啊,你回到了人間,為什么把我幽禁在廣寒宮中)歌聲清越,如吹洞簫。

美人唱完,躍上案桌,眾門人驚顧之下,她已經(jīng)變回了一只筷子。師父與客三人大笑。

一位客人又說:“今晚非??鞓?,然而我已經(jīng)不勝酒力,可以到月宮中去為我餞行嗎?”三人移席,漸漸飄入月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眾門人圍著壁上明月細(xì)看,只見三人坐在月中對飲,須眉可見,如鏡中之影。

過了一會,月光漸暗,門人去點(diǎn)了燈燭來看,只見道士獨(dú)坐室內(nèi),客人杳然無蹤,桌上菜肴水果還是原樣,再看壁上明月,只是一張形如圓鏡的紙。

道人問眾門人:“喝夠了沒?”

“夠了夠了?!北婇T人忙答。

“喝夠了就趕緊去睡覺,不要擔(dān)誤了砍柴的活計。”

門人應(yīng)諾退出 。王七見了仙術(shù),內(nèi)心非常欣喜欽慕,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頭。

又過了一個月,王七已經(jīng)痛苦不堪,道士卻還是不傳他一點(diǎn)法術(shù)。

王七實在呆不下去了,他向道士辭行,說:“弟子跋涉百里,來拜仙師修行,縱然不能習(xí)得長生之術(shù),哪怕傳授點(diǎn)小法術(shù),也可慰藉我的求教之心,如今兩三月過去了,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地砍柴,弟子在家中時,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p>

道士笑著說:“我本來就對你說過,你吃不了這樣的苦,明天你就回去吧!”

王七說:“弟子在這里辛苦多日,師父您好歹傳我個小法術(shù),也讓我不虛此行呀!”

“想學(xué)什么法術(shù)?”

“弟子見師父行走,墻壁不能阻擋,弟子要是能學(xué)到這個穿墻術(shù),也就很滿足了?!?/p>

道士笑著答應(yīng)了,當(dāng)即傳他口訣,讓他自己念,念完,道士大呼:“進(jìn)去!”王七看著墻,不敢進(jìn),道士說:“你試著往你進(jìn)?!蓖跗呗叩綁叄M(jìn)不去,道士說:“低頭猛進(jìn),不要猶豫?!蓖跗唠x墻數(shù)步,猛沖過去,回頭已在墻外。

王七大喜,拜謝仙師,道士說:“歸宜潔持,否則不靈。”還給了王七一些旅費(fèi)。

王七回到家,便對妻子夸夸其談,說自己遇到仙人了,學(xué)會了穿墻術(shù)。妻子不信,王七便口念咒訣,離墻數(shù)尺,猛沖過去,“嘭”,王七撞墻倒地。妻子扶起一看,頭上撞起了一個大皰。

“你不是遇仙,是遇鬼了吧!”妻子揶揄道。

“無良老道!”王七憤憤地罵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王七至始至終,也沒有明白,道士為什么兩三個月不傳他法術(shù),他的穿墻術(shù)為什么會失靈。

其實,道士已經(jīng)告誡過他:“歸宜潔持?!钡挥涀×朔ㄐg(shù),沒記住師父的告誡。

“潔持”二字,一般解釋為“保持潔凈,不為邪惡之事”,但這樣的解釋浮于表面,沒能揭示修道的本質(zhì),王七也沒有做過什么邪惡的事。

“潔持”,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要保持純潔的求道之心,當(dāng)王七向妻子夸耀時,他的心里滿是驕矜,心思已然不純,穿墻術(shù)自然失靈。

要擁有一顆純潔的求道之心,非磨礪心性不可,這也是道士一直讓王七砍柴的原因。

這也是“法不輕傳,道不賤賣”的內(nèi)在邏輯。

電影《復(fù)仇者聯(lián)盟4》中,雷神要前往尼達(dá)維打造一把暴風(fēng)戰(zhàn)斧來對抗滅霸,火箭浣熊問,這么牛的武器為什么不人手一把?雷神說,凡人之軀無法承受這么強(qiáng)大的武器。

強(qiáng)大的武器需要強(qiáng)健的身體承載,高深的道術(shù),也需要堅毅精純的心性承載。

人與人的差距,就在于是否能心無雜念,長久堅持地去做一件事。法不輕傳,道不賤賣,高深的道術(shù),只能傳給那些心性堅毅精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