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 AI 生成
本文編號 250410
全文共有 44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簡單可行的小習慣。
它們足夠簡單,只需要你對生活做一些輕松的改變,就能很輕易地做到。同時,它們又有著豐富的實證檢驗,能夠為你的生活帶來切實的收益。
不妨試著把它們內化到每天里面,讓它們變成你的日常,你一定會慢慢感受到,生活正在不知不覺之間變得更好。
1.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來合成血清素
血清素是大腦的「潤滑劑」和「散熱器」,為我們提供強大的續(xù)航能力,讓大腦能夠長時間運轉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之中。如果缺乏血清素,我們就很容易覺得困倦、精神不佳、情緒不穩(wěn)、焦慮煩躁、難以集中精神……
換句話說,當我們說自己的狀態(tài)好或不好時,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說的就是血清素。
而血清素的主要原料是色氨酸,它是一種必需氨基酸,人體無法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因此,如果你攝入含色氨酸的食物過少,就很容易導致血清素不足,從而導致狀態(tài)不佳。
因此,如果你的飲食里面碳水很多、蛋白質很少,那么不妨在食譜里面加入更多的蛋白質,來合成充分的血清素。
哪些食物含有的色氨酸更多呢?大體上有這些:牛奶,雞肉,雞蛋,魚,堅果,豆制品,等等。
不過要注意:有些人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這其實也是不太好的。原因在于:色氨酸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較弱,它容易被其他幾種支鏈氨基酸搶占位置,從而阻礙血清素的合成。而攝入一定的碳水,可以消耗掉這些支鏈氨基酸,讓更多的色氨酸被大腦所利用。
所以,一個技巧是:可以在攝入足夠的碳水之后,再補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飯后喝一杯牛奶),這樣可以盡量提高色氨酸被大腦利用的效率。
另外,合成血清素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其他營養(yǎng)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B族、鐵、鋅、鎂和葉酸等。因此,保持營養(yǎng)均衡,讓身體不缺乏任何一種營養(yǎng)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充分利用嗅覺刺激記憶力
在遠古時期,大腦中所有負責感官的皮質,都跟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直接相連。但是隨著人類進化,大腦皮質不斷折疊,復雜化,其他感覺皮質跟海馬體的路徑被拉長了,只有一種感官始終保持不變。
哪種感官呢?答案是:嗅覺。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嗅覺跟記憶的聯(lián)系是最為密切的。你一定有過這種經(jīng)歷:聞到某種氣味,突然像打開了一道開關,大腦開始回放起一系列對應的畫面,纖毫畢現(xiàn) —— 這就是嗅覺的力量。
可以說,你使用嗅覺越多,對海馬體的刺激就越多,它也就會變得越靈活、越強大。
因此,生活中一些嗅覺較為敏銳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征,就是他們對「具象場景」的記憶會非常深刻。他們能夠清晰地記得經(jīng)歷過的很多事情,能夠回憶起當時的感受,甚至他們的夢境可能也會更加生動鮮活,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不妨多試一試,在生活中盡量調動自己的嗅覺,去體驗、感受和記住不同事物、不同場景的氣味,這或許能夠讓你的記憶力變得更好。
3. 夜晚多使用暖光和點光源
有一個讓你感到幸福的最簡單技巧:在夜晚不要打開太亮的大燈,而是開幾盞暖光的臺燈和射燈,讓自己沐浴在小范圍的暖光里。
原因在于:暖光加點光源,可以模擬出「火堆」的感覺,這是刻在我們基因深處的安全感,它提供了一種庇護、溫暖、遠離寒冷和猛獸的暗示,可以讓我們立刻安下心來。
另一方面,過亮的光照會刺激我們的警覺系統(tǒng),讓大腦保持警覺和興奮,不容易安定下來。因此,在睡前更多地采用點光源照明,會更有助于睡眠。
同樣,如果你在晚上用電腦和手機,那么不妨試試把色溫調低,盡量偏向暖光。一方面可以提供溫暖、舒適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能減少藍光的照射,刺激褪黑素的分泌。
一個小小的建議是: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關掉大燈,開暖光臺燈,要么跟家人坐在一起聊一會天,要么安靜地看一本書,要么復習和翻閱一下自己的筆記,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這既能夠為你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又能讓你擁有更好的睡眠。
4. 見縫插針給自己一些發(fā)呆的時間
一個可能非常違背直覺的理論是:有時候,讓自己發(fā)呆,什么也不做,比持續(xù)不斷地學習,效果其實要更好。
2012 年,心理學家 Cowan 做了一項實驗。他讓兩組正常人聽一個故事。聽完后,A組去玩一個游戲,B組什么也不做,保持10分鐘。結果發(fā)現(xiàn),B組對故事細節(jié)的記憶效果顯著高于A組,甚至在實驗結束的7天后,這種效應依然存在。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于:當我們「發(fā)呆」時,大腦其實在做一件事情:對我們剛學到的東西進行「回放」,把它進行加強鞏固。
進一步的神經(jīng)科學研究也發(fā)現(xiàn):當我們看起來「什么也沒做」時,大腦海馬體中其實正在發(fā)生著高頻的放電。這種放電,實際上就是大腦在用數(shù)倍到數(shù)十倍的速度,在回放我們之前學習到的信息,讓它不斷強化鞏固,加深印象。
也就是說:當我們?yōu)榱藢W習更多的東西,而去不斷追捧所謂的「長時間專注學習」「把時間利用起來」時,大腦其實是在疲于奔命的:它還沒有鞏固學到的舊信息,新的信息就進來了。長此以往,結果就只能是: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卻什么也沒記住。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想擺脫「讀了很多的書,但卻什么都沒記住」的情況,那么你需要的,可能不是「盡量抽出時間」看書、學東西,而是給自己一段什么都不做的時間,讓大腦靜靜地醞釀、整理。
這比任何學習技巧都好用。
5. 培養(yǎng)動手做一些東西的愛好
生活需要多巴胺。而在所有能夠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的事情里面,「動手」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式,甚至比新鮮刺激可能還更有用。
但在這個時代,由于我們高度依賴數(shù)碼產(chǎn)品和分工合作,很多人已經(jīng)漸漸失去了「動手」的習慣和能力了。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有種種產(chǎn)品和服務可以代勞。我們實際上相當于失去了一種極其有效的激發(fā)多巴胺的方式。
因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總是很無聊,缺乏熱情和活力,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去培養(yǎng)幾種需要動手的習慣和愛好。
比如:
積木和模型,比如樂高、模型玩具、涂裝等;
烘焙、做飯、調酒、手沖咖啡、制作甜品等;
培育植物、修剪枝葉、澆花除蟲、布置花園等;
給寵物做各種小工具和小玩具,跟孩子一起搭模型、組裝玩具等;
以及其他需要動手的愛好,比如手工、繪畫、插花……
不需要做得非常出色,也不需要成為專家,只要它能夠成為你忙碌的生命中,一種放松和休憩的方式就好。
6. 跟親近的人一起做一些事情
如何讓自己對生活感到更充實、更滿足?一個關鍵點就是:盡量讓自己感受到跟這個世界的鏈接。
換言之,就是讓自己感受到:我跟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之間是彼此聯(lián)系的,而不是獨立的。借此來對抗外部世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所以,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試著跟親近的人一起做一些共同的事情,讓自己感受到這種聯(lián)系感和歸屬感
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線上,可以是線下……人數(shù)不需要很多,兩個人可以,三四個人到七八個人也行,但彼此間一定要足夠緊密和熟悉,能夠無所顧忌地相處、交流。
可以一起做什么呢?比如:
一起讀一本書,讀完一起交流感想、發(fā)表觀點和見解;
一起組隊玩游戲,比如桌游、密室、劇本殺等等;
一起參加戶外活動,比如結伴漫步、遠足、登山等;
一起討論每天看到和學到的東西,互相拋出自己關注的新鮮資訊和消息;
諸如此類。它會成為你一個強有力的「支持部落」,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撐。
7. 試試重新?lián)炱鹗謱懞屯慨嫷牧晳T
經(jīng)常有人問我,是用手寫和紙筆做筆記還是電子筆記,我現(xiàn)階段基本都是電子筆記了,因為搜索、整理和查閱都會更方便。
但我依然建議,不要完全放下手寫的習慣,不妨把它加入到自己的生活慣例里面,每天花一些時間用來寫寫字、涂畫東西。
寫什么呢?可以是腦海中盤旋的想法,可以是看到的很喜歡的句子,可以是自己當下的心情記錄……同樣,涂畫什么呢,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圖表,比如把相關的知識點列出來,用連線表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層級關系;也可以是畫一些簡單的表格,對自己的思路做一些整理。
一方面,它可以營造更豐富的記憶線索。許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手寫的東西比打字記得更牢。因為手寫的時候,紙張的質感、涂寫的位置、以及肌肉的動作,都可以成為對應信息的「錨點」,幫助我們把它記得更牢。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說,手寫更多的是一種對大腦的刺激。它可以激發(fā)大腦的獎賞通路,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為生活注入熱情。
再者,手寫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下當下那一刻的心情和狀態(tài)。不妨把它作為一種日記的形式,作為生活記錄的一部分,閑暇無事的時候拿出來翻閱。你會發(fā)現(xiàn),你能更加纖毫畢現(xiàn)地回憶起每一個你書寫的時刻,回憶起你當時的感受和情緒波動。
它們就像時間長河里的一個個錨點,把記憶串聯(lián)成線,讓過去的自己跟現(xiàn)在的自己更加緊密。
8. 用對外沉浸來放松注意力
對內抽離,對外沉浸,是我之前多次分享過的一個理念,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什么是對外沉浸呢?就是跟外部世界交互的時候,盡量拋開雜念,不要在腦海中想著各種各樣的念頭,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事情上,去專注地感受和沉浸。
比如:
在外面散步時,不要想著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而是專注地走路,欣賞兩邊的景色,過往的人群,喧鬧的生活氣息。
讀小說、看電影時,投入進去去欣賞作者(導演)的謀篇布局,去關注細節(jié)、伏筆和鋪墊,不要考慮別的東西。
休閑娛樂的時候,就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休閑里面,不要老是想著還沒做完的工作、還沒實現(xiàn)的計劃。
跟朋友聊天、溝通時,專注去聽他的話,試圖去理解他的想法、觀點和境況,不要讓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
這其實跟正念的思想也是一致的:試著暫且關閉自己的想法,避免讓大腦時時刻刻處于高速運轉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感官上,去聽,看,聞,觸摸,體驗,感受,回應和融入。
這是一種放松,也是一種更好地投入生活的方式。
9. 為每一天打下一個獨一無二的印記
有多少次,你想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卻發(fā)現(xiàn)記憶里空空蕩蕩,沒有多少值得回味、能夠記起的事情?
這其實是有一點遺憾的。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切的物質財富都是身外之物,都無法永久伴隨自己。真正能夠伴隨自己一生的是什么呢?是我們的體驗、感受和記憶。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我踐行了很久的一個小習慣:為每一天打上一個「印記」。
這個印記是什么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在我們平凡而按部就班的一天里面,那一抹與眾不同的、能夠把這一天跟其他日子區(qū)分出來的「色彩」??梢允且淮谓?jīng)歷,一次冒險,一次嘗試,一次見面,一次成就……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今天遇到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思索和學習后終于弄懂。
今天聯(lián)系了許久沒聯(lián)系的朋友,聊了彼此的近況,互相打氣加油。
今天交付了一個小項目,得到客戶的肯定和老板的贊賞。
今天下班后有點時間,繞了點遠路去試試一家一直想嘗試的餐館……
這些,都可以成為讓你這一天變得與眾不同的印記。
如果你實在想不到,那么不妨試一試:每一天有意識地給自己一個挑戰(zhàn):我能不能去主動地做一些事情,讓今天變得跟平時不一樣?給我的生命和回憶留下一些更加印象深刻的痕跡?
久而久之,這可以使你的回憶變得更充盈、更豐滿。無論是遭遇失落、沮喪,抑或是無聊、慵常……都可以把它們翻出來,讓自己去回味。從這種沉浸之中,獲得休憩和力量。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fā)分享
以及,歡迎將我星標
這樣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推送喔
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THE END
- 晚 安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