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先生對自己的楷書是極為自信的,他斬獲第七屆蘭亭金獎的一組作品中有兩幅是楷書,并且都是在其直播間在網(wǎng)友的見證下一次創(chuàng)作成功的,這樣的能力和自信,足以證明崔寒柏先生楷書造詣之深厚。

同樣對自己楷書頗為自信的還有田英章所代表的田書一派,作為“田楷”創(chuàng)始人,田英章被很多粉絲譽為當代楷圣,門徒弟子頗多,影響力很大。

然而細品雙方的楷書作品,卻能明顯的感受到巨大的差距,崔寒柏楷書勝在韻致,而田書卻困于呆板,這種差距的存在,并非完全源于雙方書法水平的差距,而是雙方書法理念的不同造成的,特別是雙方對筆法的認知不同是主要根源。

崔寒柏曾多次在直播中講解自己對筆法的認知,他認為筆法是為了流暢書寫服務的,筆畫形態(tài)是正確使用筆法后自然形成的,正確的筆法就是能夠自由把控筆鋒的收放,從而讓書寫流暢連貫。

而田英章卻認為筆法是為了筆畫形態(tài)服務的,只有正確的使用筆法才能夠?qū)懗鐾昝赖墓P畫形態(tài),為了追求筆畫形態(tài)的規(guī)范和一致,所以田書筆法相對單一。

從雙方的書寫視頻中也能夠看出兩種認知的差距,崔寒柏書寫時筆畫靈動多變,節(jié)奏感明快,即便是寫錯了也盡量就地修改,而非毀掉重寫,盡量保持書寫的連貫性,這讓他的作品氣韻連貫、變化豐富,并且充滿異趣,充分體現(xiàn)出所謂的“筆軟則奇怪生焉”的感覺。

田英章創(chuàng)作時一絲不茍,筆畫一致,筆速均衡,絲毫沒有節(jié)奏變化,并且在書寫中多次舔筆,作品狀如算子毫無連貫感。

田英章創(chuàng)作中舔筆過于頻繁,有時候?qū)懸粋€字當中都要多次舔筆,這種習慣源于用舔筆來代替調(diào)鋒,是筆法為筆畫形態(tài)服務的必然結果。

所以可以看到田書筆畫形態(tài)確實比崔寒柏書法更為精致、規(guī)范,但是卻讓作品失去了本應有的趣味和韻致。

可悲的是,當今書壇持田英章筆法理念的不在少數(shù),很多講授書法的人都暴露出這樣的認知,雖然他們也講究筆法之間的映帶,但是這種映帶卻很難在書寫時自然表現(xiàn)出來,更多的是人為的刻意控制的結果,和習慣性的舔筆攏鋒的輔助。

當今書壇能如崔寒柏那樣流暢書寫楷書的人并不多,人們對楷書的認知更傾向于形態(tài)而非書寫流暢性,這顯然不應該是古人應該秉持的觀念。

書法在實用性階段,一定追求的是書寫的便利快捷,這從書體的演變就可以得到論證,從大篆到楷書的演變過程,以及行書和草書的出現(xiàn),都不是去追求唯美,而是追求書寫的效率。

所以古人對筆法的要求也必然是提升書寫效率,其次才是形態(tài),因此崔寒柏對筆法的認知更貼合于古人的理念。

對筆法認知的錯誤,讓很多學書者走了彎路,最終陷入描繪畫的困境難以自拔,這也造就了一段時間以來書法的衰落。

崔寒柏的筆法理念應該引起書壇重視,無論書法是實用性的還是純藝術的,快速書寫都是必須的追求,只有正確認識筆法,才能夠摒棄描繪畫,達到快速自然書寫的地步。
熱門跟貼